發新話題
打印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石鏡泉 -經濟與投資 - 黃金何價?

 

2009.01.15

 

 

美國政府大印鈔票去救市,自然帶來美元貶值、黃金會升值的聯想。

富邦香港(00636)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接受《經濟通通訊社》訪問時指出,經歷金融海嘯後,黃金的貨幣角色及保值功能更為突出,其價值於通縮中所受影響相對較輕,在通脹中往往又能夠受惠,加上供應有限,相信今年金價於每盎斯700美元會有支持,高位可見1,000美元,明年中前更有望升至 1,200美元新高。

美國為救市拋出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潘國光估計,當地政府向市場注資,未來每年需增加發債2億美元,不斷印鈔將影響美元滙價,令投資者避免持有美元資產,這亦有利金價。

許沂光兄於日前亦為文,指出美元已貶值九成八。許兄文謂︰

美元的購買力過去二百三十多年,有甚麼變化? www.dollardaze.org在2009年1月7日提供下列資料:

■根據1792年的US Mint Act,1美元可換取0.0515625盎斯黃金,換言之,1盎斯黃金價值19.4美元。

■2007年2月23日,863美元才可購買1盎斯黃金,相等於美元貶值97.8%。

■1775年至今,美元購買力的走勢。

物價攀升銀紙貶值

筆者絕不懷疑美元貶值,一如筆者絕不懷疑港元有貶值一樣。要不然,為何60年代五分錢一條油炸鬼,今時要賣6元?昔日3毫子碗雲吞麵,今時要賣20多30 元?當然,筆者中學生時代1元8角一碟的火腿雙蛋飯,今日要逾20元始可,不是貨幣貶值是甚麼?就算今時月薪5萬元的經理,也不一定是其工作能力勁超越 60年代月薪1,000元的經理,只不過是銀紙貶值而已!

然在一片銀紙貶值、物價升值聲中,大家的價值升值幅度是不一的。以60年代與今天的物價對比,油炸鬼價是升了120倍,雲吞麵是升了100倍,火腿雙蛋飯是升了11倍,經理人工是升了50倍。而黃金價的升幅是跑贏諸物價的升幅,還是跑輸諸物價的升幅?

黃金價有個特性,在戰亂期間,黃金確有價,因為由政府作後台的貨幣,可以因政府倒台而變成一文不值,故以前凡有戰亂,該地的黃金價必升。不過今時就算以巴有戰事,都沒有人認為以、巴這兩個政府會有倒台危機,故其貨幣縱有波動,也未必致一文不值。

同樣,美國布殊政府確搞到美國政府一團糟,美元或要貶值,但大家總不會認為在奧巴馬政府任期內,美元就會跌到一文不值,故黃金價今時會否因戰亂、政府無能而大升,那就成疑了。不過許兄所言的1792年黃金19.4美元一盎斯,跟2007年黃金863美元一盎斯對比,似乎又印證美元真的貶值了9成8。揸黃金好過揸美元現金,是也不是?

假如在1792年,有位仁兄不愛黃金愛美金,並將之存在銀行,每年收取低微的2%作利息,到2009年,這個19.4美元會有幾多本利和?答案是 1,426美元,而在2007年,則有1,370美元。在2008年,黃金見出1,023.5美元的歷史新高。嚴格而言,揸黃金是跑輸了美元2%利息的長期定期存款。假如大家尚計入黃金的儲存費時,長綫揸黃金是跑輸美元定期。為甚麼會這樣?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假如大家以美元、黃金都是貨幣看,美元有息收,黃金無息收,黃金自然遜一籌。若然以黃金是商品看,最慘的是,95%開採出來的黃金並不是消耗掉,而是被人藏起來,藏金百年,有幾多黃金?油炸鬼就不同,一炸出來便吃掉,隔夜油炸鬼又會被棄掉,因此新鮮油炸鬼在短短30、40年就可升值 120倍。以72年美國仍以35美元換一盎斯黃金計,今時金價較70年代是升了25倍,跑輸了同期油炸鬼的120倍漲幅。故如油炸鬼有期貨,長期做個套戥,沽金買油炸鬼必然好賺。

投資產品要有息收

投資者如單從美元與黃金價對比,跟美元有賺息的能力與黃金無賺息的能力一比,就知道一如睇戲要睇全套一樣,比較也要比較全套,不可以坐井觀天。

對普羅投資者言,這個黃金價的另角度認識,會有何得益?

投資,不能單望價升,一定也要看息,有息收的投資產品,才有投資價值。沒有息收的投資產品,可能只能作為一時的避風港,未可長揸。一如圖一告訴大家,原來就算少至2%的年息,小數怕長計,是可以跑贏看似耀目的金價的。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縮水投資年代 縮水投資年代

 

2009.01.16

 

 

昨日股市一度跌逾700點,又使不少已撈底好友心傷,大家如將今年的投資性質,定性為縮水投資年代,就不會買股愈買愈傷心。在縮水投資年代,投資者該做甚麼?先看看大戶做甚麼。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李嘉誠「全拋」上海物業。繼李嘉誠拋售上海古北御翠豪庭商舖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再次在上海戰略性拋售核心物業——浦東世紀公園旁的別墅項目御翠園的商舖部分日前以低價出售,而御翠園首期「四季雅苑」在「長和系」持有收租十多年後也被計劃改造出售,而加上去年轉讓的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等項目,李嘉誠對於上海物業似乎正採取「全拋」套現的態度。

此次決定轉租為售的不只是商舖部分,還將有不少別墅。知情人士透露,「長和系」獲得御翠園所在地塊後首批開發的即為四季雅苑項目,大約200多棟別墅,只租不售,但自從去年年中起就不再對外招租了,而且所有到期的租戶都不再續約,預期將會進行改造,以便零售。

金融海嘯累及上海

投資界一般認為李嘉誠是無寶不落,但亦會無「錢」景必沽。李嘉誠今次「全拋」上海物業,看來就是認為上海的商舖和豪宅將無大「錢」景,才由租轉售。上海一直被視為中國的金融中心,是外資人才的集中地。有他們存在,上海的商舖和別墅式豪宅定然有「錢」景。一場金融海嘯使這個「錢」景落空。如只是一時落空,按理李嘉誠未必會將這些物業由租轉售,可能是李嘉誠看到將有一段時間(長時間?)沒有「錢」景,才會「全拋」。

是甚麼使到「錢」景落空?

美國花旗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公司13日宣布,將兩家經紀業務部門合併,成為全球銀行業巨頭花旗集團分拆業務的重大步驟。新成立的花旗——摩根士丹利合資公司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券商,其經紀業務實力將超過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將為此支付花旗集團27億美元,獲得合資券商51%的股權,花旗擁有49%股權。兩家銀行預計,若扣除經紀佣金,此次交易預計能實現11億美元的成本節省,佔到兩公司總費用的15%,而據花旗集團預計,將從是次交易中實現58億美元的稅後收益,同時普通股規模增加65億美元。

花旗集團由於在抵押貸款市場和其他信貸市場投資巨大,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就在不到兩個月前,花旗剛剛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至少450億美元的注資,並且有3,060億美元的自身債務得到了政府擔保。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花旗將把一大部分困難重重的投資業務,以及風險較高的美國消費者金融業務從全球商業銀行運作中剝離出去。分析人士表示,剝離經紀業務將有助於花旗改善財務狀況。

這段新聞講了花旗與大摩的合併,但未說明為甚麼要有這合併,說到底,是投資者不足,哪還要那麼多的服務?不單止投資者不足,剩下來的投資者其投資金額亦會縮水,投資者人數縮水。投資金額又縮水。投資者如不對這個縮水投資年代提高認識和警覺,是否會易受傷?

《第一財經日報》有以下報道:

新加坡數據提供商Eurekahedge最新的行業報告顯示,在面臨去槓桿化、投資者贖回和廉價出售的壓力下,全球對冲基金業去年損失3,50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該機構在報告中稱,在其研究範圍中的對冲基金總量去年從6月頂峰時期的1.9萬億美元已經下跌到1.5萬億美元,縮水了兩成左右,其中約九成的損失是在去年9月至11月間發生,而北美地區的損失最為慘重,約為1,830億美元。

從去年6月開始,隨着歐洲和亞洲主要經濟體步入衰退,資產價值和基本面的進一步脫離,對冲基金一直連續虧損,但該機構發現,盡管投資環境依然惡劣,去年11月對冲基金和10月相比的虧損幅度是5個月來最低的,淨贖回金額環比也有所下降。

去年11月,受投資者贖回的影響,歐美基金的資產金額縮減幅度最高,達到3%,日本和新興市場的淨贖回額在持平和低負值之間。日本和拉美地區的基金經理還分別使其管理的資產額有了5.1億美元和10億美元的增加。

全球對冲基金的大規模贖回導致投資金額減縮,肯定會使市場規模縮細,但有關的波幅,或未必會減低,因為只要有錢搵,依然是會一雞死一雞鳴。

對冲基金諮詢公司GFIA Pte首席代表Peter Douglas上月對彭博社表示,今年證券基金和宏觀基金將吸引投資者,加之大部分的去槓桿化已經在2008年完成,對冲基金在2009年有望結束虧損。他說:「資本市場的效率已經變得非常低,加上參與市場的資本相對於一年以前已經少了很多,所以,市場將會出現大量、持久的套利行為。隨着贖回步伐的減慢,我相信對冲基金的買賣雙方很快會達到一個平衡。」

投資心態必須改變

這個平衡並不是恒指三萬二千點,日成交千四億的平衡,而可能是恒指萬三點,日成交五百億的平衡,這是個明顯的縮水投資。

縮水投資不是沒有投資,而是減低了身段的投資,投資者如仍以2007年的心態來在2009年投資,怕受傷的程度會較高,投資者如不認識世界變了,損失的怕仍是自己。

為使這個枯燥題目加點趣味,大家可認識附圖的女士是誰?

她是郭晶晶,她變了樣,但你對郭晶晶的印象可有及時變了?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送鼠迎牛

 

2009.01.19

 

 

送鼠迎牛,投資者會做甚麼?許個願,望明年投資順手?老股民方潤華跟筆者來函,檢討他投資證券技不如人的原因,文如下︰

----------------------------------

香港買賣股票已有幾十年歷史了,戰前直到1969年?只有香港證券交易所。

過往60餘年創出不少富豪,富有人家,當然也有不少股俠/經紀/股民被淘汰出局,等於一本股戰場的歷史,戰場人物不可勝數。


我投資香港股票的過程,受了投資證券老前輩的保守思想影響,因而賺不到大錢,他們的古老方法就是在幾十年前類似陣地戰,只買入滙豐/置地/牛奶/和記/會德豐(00020)及三電等等,長期持有不放,收到股息又加注,在那時期這樣長期投資到了晚年也可享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豐盛人生,無憂無慮,在當時被稱為人上人了,當今時移世易,這種長綫投資方法已失了時間性,因為政經變化和幾十年前不相同了,其他缺點另列如下︰


(一)成功炒家的優點,也是我的缺點、弱點。

(二)沒有比較有智勇的投資、投機者,靈活運用游擊戰略,例如買賣期指期權/對冲基金/趁高價出貨,低價補倉,間中買ELN等衍生工具產品,敢於拼搏,獲利較大,當然間中也有風險。

(三)對於證券專家提倡及時止蝕不止賺及見好即收。

(四)他們出售證券之後,能忍手不追貨補倉。

(五)他們慣於趁好消息出貨,股民踴躍爭住入市時,他們趁機出貨。

(六)他們肯平時做功課,明勢知時,進退,攻守得宜掌握盈利。

(七)他們頭腦冷靜,分析世界政經形勢作出準確的出擊。

(八)他們思維清晰,分析判斷準確,不盲目誤信報道入市,偶遇形勢迅速行動拋售或買入,靈活運用財政。

(九)他們持股多數不超過15隻,集中精神,財力易於管理、較易得利。

(十)他們有炒家性格,贏了無動於衷,輸了也不氣餒,幹勁向前闖進。

(十一)他們能掌握轉角市,從低點分段吸入,待高而拋售圖利,始終保持不和喜愛股談戀愛,對於朋友做莊家的股票有價也出售,把投資與感情分開。

(十二)世界首富巴菲特及索羅斯的股滙財技不容易學習效法,因為I.Q.、E.Q.很高,先知先覺的本領,特別高瞻遠矚智勇超人,他們的高度優點非普通股民學到的。

(十三)香港有20至30名著名炒家各出奇謀,戰必多勝,由於他們具有天賦智能眼光、勇氣、信心,積極進取,競賽誰人排名比高。


坦誠來說,我的學歷/智慧天份/性格/思考力/判斷力/毅力/進取雄心壯志/經驗等等條件,比不上各優勝的炒家,我真要承認落後。由於自知弱點,寧可在物業投資略為把握一點,對於證券投資投機,及其老也,戒之多做,少做少錯,為了資金調動,證券容易套現,因此不能不略佔總資產5%作為籌碼之用。

方潤華稿 希請指正


----------------------------------

協成行的方潤華其股齡與李嘉誠相若,他會認為自己證券投資技不如人,但不少年輕一輩投資者會經常認為自己炒技超人,只不過是時勢害我,才致輸銀。但可有如方潤華般自我檢討,以求改進、規避?


投資理論存盲點


2008年的金融市場告訴我們一件事,就是不少投資理論,在金融海嘯下,都變成無用,因為要這些理論可行,先要有市場,如市場不存在,或資金出現斷流時,就一如炒菜沒有了個鍋,點炒?經濟理論肯定有Market Risk、System Risk這類,但一般都是指在封閉式市場,在獨裁政權下的市場才會有「停市」的風險,誰也想不到華爾街會因資金斷流而出現交易中斷式的「停市」。在 2009年會否再出現資金斷流式的「停市」?投資者以前不用考慮,今時就不能不考慮。

投資者要留心的另一件事,是港股每日下午走勢的變化,上周四,筆者在經濟通的《選股情報》欄內,有這分析︰

----------------------------------


指路明燈

指路明燈是指港股。


港股昨早(14日)仍升300多點,午市已縮至只升30多點。投資者在納悶之餘,亦估計昨晚美股應是走淡,因為個別人士,尤其是美資行可能已知悉是晚美股的利好利淡消息,自然會早為部署。這種不對稱信息常有發生,未知監管當局可有方法消除這種不對稱信息,以免小戶經常受害?


《香港經濟日報研究部主管石鏡泉》

----------------------------------

2009年美國仍是環球金融市場動亂的源頭,人家所掌握的資訊一定較我們早、快、多,港股投資者跟尾能否跟得夠快?還是會次次都被人魚肉?大家看滙豐(00005)近日的表現及大行的報告推出時序,以及內銀股策略性(插掠性)股東的沽貨策略,就知道今年港股可以是風高浪急的一年,在這個風浪年頭裏,你可曾檢討自己的「滑浪」技術,是否過關,還是難免要落水受難?


投資者宜練好功夫入股場


當然,閣下如有方潤華的身家,可以只用5%資金來炒炒下,可惜不少股民是不能不拿50%,以至95%的資金來在股市淘金,這樣一來,投資者就應先練好功夫,才進軍。


今期的《2009年經濟前瞻專輯》有不少文章可讀,大家不妨細看陶冬、雷賢達、羅家聰的訪問,參考這些大師的分析。至於筆者仍是口水佬一名,只好贈大家4句講股市的打油詩︰


沒有濟世股神,

沒有可信之人,

只有呃神騙鬼,

及自己身邊銀。


大家想一想2008年是否就教訓了我們這個?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做個解籤佬

 

2009.01.29

 

 

劉皇發為香港在車公廟求得下籤,這自然成為大家話題,有人謂是導人迷信,有人謂是信則有不信則無,又有人謂是幾靈(應當前形勢)。筆者作為個口水佬,今天試做個解籤佬,亂噏一番。

先聲明,筆者不是謂解籤者亂噏,他們有一定識見,只是筆者是光看幾本書,半途出家,才是亂噏。

劉皇發所求得的籤文是︰

君不須防人不肖,

眼前鬼卒皆為妖,

秦王徒把長城築,

禍去禍來因自招。

籤解謂︰

家有內鬼,自身不安,

家宅不吉,求財不遂。

2003年,當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也為香港在車公廟求得下籤,當年香港有沙氏。今年又是求得下籤,自然會被港人有高度聯想,今年香港又喎嗬,怎辦好?

筆者曾翻過黃大仙靈籤和天后靈籤的籤文,這兩個「神仙」的籤文中,有些是跟今次車公籤的籤文有類似的,是為︰天后靈籤中的二十四籤、五十二籤、七十八籤與黃大仙靈籤中的第八籤,天后靈籤的籤文及籤解如附圖。

一般籤文曾有借喻古人,其意是想求籤者能借古人事迹求得化解方法,此一如借了《無間道》中的劉德華作籤解,大家就一定知道是奸人當道。只不過今時大家對古人故事認識不多,要從古人事迹中去求化解,就難了。天后二十四籤是指要兄弟和睦,五十二籤是指要防同事暗害,七十八籤是指要防暗箭,這都是防人不肖。至於弒君之舉,是以下犯上,不對。但如「君不須」,即君亦不肖時,要不要「弒」?在中西倫理中是有爭議的。

下籤不一定不好

籤文的選定,是有一定的鼓勵性,並不是求得下籤就是不好,求得上籤就是好,禍福是相對的,是互招的。飛龍在天,好Happy,Happy過頭就會亢龍有悔。

車公這枝下籤,較諸上文筆者所選的天后及黃大仙的下籤,似乎更有更深的一層意義,首先此籤不是借喻任何一個古人,所以概括的時空便廣泛了。「君不須防人不肖」,是指在上位者與在下位者都亂來。「眼前鬼卒皆為妖」,在中國鬼與妖是有別的,聊齋中最能表達清楚,鬼,不一定害人;妖,就一定害人。例如《倩女幽魂》中的「倩女」是不想害人之鬼,但控制着她的樹妖就一定是害人精。「鬼卒皆為妖」,就即是謂冇隻好鬼,都幾恐怖。「秦王築長城」,是害苦不少人。但從民族生存看,長城也曾為中原漢族帶來安居,故長城是一直修築至明代者,這樣一個理應利民的工程,如處理不好,仍是「徒」,這對應今時一些基建上馬,救援、救濟上馬,都可以是另類長城,會否日後被看成「徒」?

「禍去禍來因自招」

最後句的「禍去禍來因自招」,還是全籤重點,假如是「福」去禍來皆自招,就真是徒勞無功。但偏就是「禍去禍來」,正好說明,要禍來,是自招;要禍去,亦是可以自招。至於如何自招,限於筆者功力,要再看書,再拋些書包才可,明天再談談「周易」的趨吉避凶之道︰位、時、機、斷。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還是靠自己

 

2009.01.30

 

 

筆者平時多看國內的電視,原因是國內電視有較多的知識性節目,上周就看過了一位學者談《周易》的節目,雖只是短短的一句鐘節目,就使我有興趣找出《周易》的書來看看,從而有資料寫此文。

不少人有誤解,以為占卜、求籤是迷信,因為「條命」天定,那還用甚麼努力?事實並非如是。

《系辭上傳》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這是謂真正神明的是人,是人的智慧的識見,真正可信的,是人的誠實德行。用更簡單的話講,如果籤文謂,求籤者會發達,並不是謂求籤者坐着不動也可發達,他起碼要去買張六合彩。但更好的,是努力工作,因為買六合彩是心存僥倖,是橫財;努力工作,是正財,橫財與正財之間,當然是正財可以長搵長有,因這是德行之財。

無論籤文是上、是中、是下,都只是個訓示,求籤者還應依這訓示去求趨吉避凶之道,這便是《周易》所謂的︰位、時、機、斷。

【位】︰了解處境

位:傳統講位,是指一言一行,不能錯位;一舉一動,不可越位,這是古之天尊地卑、乾坤定位的理論。但筆者較認為,位可以看成是處境,先了解自己所處是逆境、順境,及周遭環境,明白大氣候與小氣候。

明白了處境之後,就可以候時而動。

【時】:應行則行

時:是指今時,切合時宜,應止則止,應行則行。「時宜」是外因,不依從個人意願,而「合時」則是內因,取決於人的識見,以去配合。應止而不止,應行而不行,是個人犯了錯誤,神仙也難救。

【機】:候機而動

機:是趨勢,不過是趨勢之最起始時。俗語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是不足以道出《周易》所謂機的原意。孔子曾謂:機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就是謂機是事物剛剛開始顯現時的微動,要正確認識這個機,可以說是:見微知著,而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就是未能見微的後果。

【斷】:果斷執行

斷:是決斷,要定準對策。一個好的對策,必然是有其科學性,周密慎重,但甚麼時候推出來去執行?所謂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這個好開始就是取決於決斷。

這個位、時、機、斷,其實就是處理一切問題,解決一切難題的基礎。出問題了?先檢視自己的處境,看看外圍形勢,是謂之「位」,再研究甚麼是「時宜」之措,應作之舉,是謂之「時」,但此時仍不要亂動,因為要候時、候機而動,是謂之「機」,如機至,便要當機立「斷」,即時執行已擬好的對策,以解決當前的難題。

沙氏隔離政策獲肯定

2003年,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亦為香港求得下籤,當年怎化解?

2003年的沙氏,源起於2002年秋冬間,只不過是2003年在港蔓延,起初是束手無策,直到3、4月間,一於實行隔離政策,再加上5月之後,氣溫回升上攝氏30多度,病菌自動被「熱」死,禍得以除。同年6月起,港股開始見底,一直升至2007年10月止。回看2003年的事件發展,似乎「禍」又不是不可承受,因為有先禍才有後福,只要做對了解「禍」的工作,禍自消,福可至。

在2003年做對的決策是:對沙氏病患者及親密接觸者,予以隔離,減少散播感染的危機,減少了病患者的增長,才夠資源去挽救已病患者。在這個隔離的決策過程中,當時政府決策層並不是一致的,認為有標籤之嫌,對疑似病患者及其親密接觸者不太人道,有違人權。但當時的「老懵董」並不懵,獨排眾人的反對,一於隔離。到今時,這個隔離政策廣為世界醫療界,對沙氏病患者所採的必然手段。

反之今時未能定功過的,是治沙氏要用甚麼藥,是西藥還是中藥?從後遺症的角度看,是中藥較好,中國衞生部亦就沙氏這個病,定出了六條可用藥方,未知香港衞生處、醫務處,又會否參考、參考?

今時,香港又是下籤,又要怎化解?

沙氏的成因是細菌,這跟地震、海嘯,都可以說是天災,如不歸於自然,確也難解決。今時的金融海嘯,並不是天災,是人禍,要除人禍,先要人齊心,不要有內鬼。在某一程度言,車公籤是十分應景,如上下不齊心,確是不少努力都徒然。

政策常受人禍阻撓

奧巴馬的救經濟方案,就得不到國會中共和黨人的贊成票,是奧巴馬的方案真無用,還是共和黨做內鬼,相信是後者為主。在香港,決策機構、政府部門、行政會議、立法會,以及社會上的眾多壓力團體,也各有自己的目標,未必會跟政府同步走,從而使不少可行的救經濟方案一拖再拖,又或事倍功半。無他,沙氏細菌無黨無派,但卻可以攻擊任何黨任何派,故各黨派就算不齊心、心有不甘,反對對付沙氏的政策實不敢;但人為的救經濟方案,必然帶有這個黨或那個派的色彩,不利我黨你派,自然會將你事壞,結果是「秦王徒把長城築」。

在這個「人禍」可以橫行之時,個人要做的,就是要認識這個「人禍」之禍害,自己懂走避,又以奧巴馬的救經濟方案為例,今時是要候美國參議院去通過,美國參議院有100個議席,民主黨佔58席,共和黨佔41席,另加主席,但要通過奧巴馬的方案,要得到60票贊成票始可,故投資者不要以為國會已通過奧巴馬的方案後,參議院就一定會通過,是可以陰溝翻船。

奧巴馬挾強勢民望,仍受議會人禍之苦,港府今時民望偏低,相信更會受種種人禍所撓,一眾市民能做甚麼?還是要靠自己好了,正是︰禍去禍來因自招。要去禍,又是那個趨吉避凶法︰位、時、機、斷。祝各位執生成功。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信心

 

2009.02.02

 

 

今年經濟、股市,欠的是甚麼?是資金不足?盈利欠佳?都不是,而是信心不足。

溫家寶總理在外訪時,對華僑講「保八」的兩句話,足以概括︰「企業要對投資有信心,市民要對消費有信心。」投資與消費都有信心,經濟必好,股市必旺。

信心何時回來

2007年,是投資者與消費者俱有無比信心的一年,故10元本,炒50元;賺10元,花20元,人人都谷。結果大家都知,所有投資產品都一度見出歷史高位,人人都歎有錢不知怎去花。可是,信心是虛無的,銀行不會接受你拿「信心」來還卡數,還是要你拿真鈔出來去找數。

2008年至2009年,是投資者與消費者俱無信心的一年,有10元本,頂多炒3元;賺10元,只敢花2元,人人都縮,結果大家亦知。恒指跌至10676 時,大家更謂會見8000或6000,滙豐(00005)跌穿60時,更謂會見39,總之估價競比「低」,樣樣都話「曳」,放假時,巴黎與峇里島都不去,留港幫襯芭黎和都巴里餐廳好了。人人都淡定,最後定然有錢淨,結果?有錢就身痕,信心便回來了。

先重建消費者信心

這個由信心爆棚,到信心盡失,再信心回來,就是經濟循環的成因。要經濟好,是需要投資與消費雙軌並行,但哪一個要先行?

商家是寧做殺頭生意,也不做賠本買賣,因此要商家肯投資,先要讓他們看到消費者肯消費,亦因此要經濟轉好,重建信心的次序應是,消費者對消費有信心,才到企業對投資有信心。故當前政府要救經濟,就要先讓消費者再有消費的信心,也就是要讓消費者口袋有錢或感到他們口袋的錢是可以千金散盡還復來。

每人口袋有10億,去退休,再無收入可以仍放心去消費,但如他們口袋有5,000,仍要他們放心去消費,前提是他們要有收入,這就要先保住職業,月月有糧出,只要是夠穩定,消費者不單會為日常生活而消費,更敢為改善未來生活,而去借錢買樓、買車,消費者敢借,銀行肯借,都是信心使然。當消費者與放貸者都有信心時,社會上錢就流通起來,我們就會感到經濟好,因為有錢使得鬼推磨,Money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這個循環就是經濟周期理論的基礎,基於信心構築有時、信心上揚有時、信心爆棚有時、信心泡沫有時,美國循環理論大師岩士唐(Martin Armstrong)認為此中是有個8.6年的周期(見附圖),他在1997年發表的循環分析報告,認為美國經濟可能在2007年見頂,2011年見底,而2009年可能出現小陽春形式的反彈。

今年或現小陽春

本欄讀者應見過岩士唐這圖多次,因為筆者自98年起,每屆市道轉捩時期,都刊登一次,是為之水晶綫。

經濟周期不一定是8.6年,一天不增也不減,而是隨當時的形勢,而有所調動,以2002年的見底期計,由於有沙氏,故這個見底期拖到2003年的5月,同樣2007年的見頂期,亦因為當時美政府救貝爾斯登之舉,而延後至同年12月。

亦請大家留意,這個水晶綫是指經濟周期,不是股市周期,當然我們可以謂股市跟經濟走,故經濟周期亦等同股市周期,但由於股市周期與經濟周期不是同步,故股友未宜硬性認定在2009年4月,股市便會見頂。是4月見頂還是在之前或之後見頂,是有待觀察。

不過,如各位相信岩士唐的水晶綫時,便應留意,2009年的升,是反彈,不是真升,要升,還要待到2011年(或之後?),要到這個8.6年周期循環的底部時,才可構築個較有基礎的上升。

有人會問,碰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這個8.6年的經濟周期是否仍可用?

經濟衰退可逾8.6年

微軟創辦人蓋茨認為這次風暴會影響人們生活5至10年。蓋茨不是經濟學家,他的預測信不信?蓋茨不是唸經濟的,但相信微軟會給他看市場分析、市場預測之類的報告,做這些報告的人是市場學家,是經濟學家,他們對消費者會有較深了解,如他們認為消費者的信心是要5年、10年才能回來時,則蓋茨的話也不是沒有參考價值,而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炒家索羅斯,更認為今時的經濟氣候較1930年的大蕭條還惡劣,美國10年內難以維持3%經濟增長。這又意味甚麼?埃及貿易部長拉希德謂:「當美國市場觸礁,我們(埃及)即時受苦。」

事實上,不單埃及會受苦,所有新興市場的出口和旅遊業都會受苦,中國、香港也不例外,而這個「苦」不只是失業、貧窮,更可能是全球出現社會危機。長久搵不到食,民怨必生,社會定不穩。

不過,在這個嚴峻的局面下,筆者仍對這個8.6年的水晶綫,抱有希望,明天續。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帝國反擊戰

 

2009.02.03

 

 

昨文提出「信心」的重要性,亦謂會對8.6年的水晶綫有希望。這個希望是建基於筆者對有關問題的所識上。《格物致知》一書作者李偉才兄昨日來了篇鴻文,是對金融海嘯的反思,分析透徹,故錄下來給大家參考。

對大部分人來說——包括不少財經金融專家——2008年的金融海嘯可說突如其來,而它的兇猛程度更是出乎意料之外。然而,對一些頭腦較清醒的學者甚至只是長期留意世界局勢發展出的人來說,這趟全球金融和經濟的大動盪,可說早已在意料之中。

早有學者預期金融動盪

你可能立即會問:既然這些人洞悉先機,為甚麼他們不早些站出來大聲疾呼,好讓人們有所防範?答案是,他們一早便已經這樣做了!例如我手上便有一本1998 年出版,由英國學者Michael Rowbotham所寫的書The Grip of Death (死亡的擁抱),副標題是"A Study of Modern Money, Debt Slavery and Destructive Economics" (現代金錢、債務奴役與毀滅性經濟的研究)。

除了題目與出版年份外,這本書最令人驚訝的地方(即使未看內容),還在於它的封面設計:一條長蛇緊緊纏繞着地球,而長蛇身上則寫着「按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銀行與股市、美元、英鎊、日圓、債務」等字眼。

如果說這本書只是個孤立的例子,那末到了海嘯爆發的前幾年,這些警告已是不絕於耳。隨便舉幾個例子,有2005年的《格蘭斯班的騙局》(Greenspan's Fraud ︰ How Two Decades of His Policies Have Undermined Global Economy)、2006年的《負債纍纍的帝國》(The Empire of Debt ︰ The Rise of an Epic Financial Crisis)、以及2007年2月出版的《如何在經濟崩潰下自保》(Crash Proof ︰ How To Profit from the Coming Economic Collapse)。丹麥一個經濟研究員在2006年3月發表的一篇碩士論文中,更早已詳細地預言了崩潰的過程。

留意上述的警告並非有如大批風水命理學家每年作的「預測」,亦即有人看好有人看淡所以必定有人「測中」。在不少這些警告背後,都有大量歷史考證、資料分析和學術論證。

你當然會問:既然如此,為甚麼我們的政治領袖和商界領袖不聽取勸告,及早改轅更張呢?

人性貪婪短視導致悲劇

啊!這便牽涉到人性的悲哀了!這些悲哀包括人性的貪婪、短視、盲目和惰性,也包括巨大既得利益者所刻意製造的瞞騙與假象,以及由此導致的制度扭曲、政策偏差和人心迷失。試想想,當股市和樓市仍在狂升之時,收手的勸告會有人聽得入耳嗎?更形象地說,狂歡派對正酣之時,提出終止派對的人只會被人痛毆。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是,帶來壞消息的信差不單不會得到感激,反而會受到咒罵。

經歷了金融海嘯的當頭棒喝,一部分人確實作出了一定的反思。過去三十年的主流意識如「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芝加哥學派經濟理論」(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新經濟主義」(New Economism)、「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滲漏式經濟學」(trickle down economics)等,一一受到質疑和挑戰。而全球暖化、氣候災變、生態崩潰、貧富懸殊加劇、公平貿易、全球公義運動、恐怖主義的真正根源等等過往被受忽視甚至遏制的議題,終於受到較大的注視。

一個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兩本暢銷的書:於2005年出版的《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和2008年出版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前者幾乎毫無保留地歌頌全球化,與後者的大聲疾呼拯救地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短短3年之間,作者弗列曼(Thomas Friedmann)的取態差不多來了一個180的轉變。

當然,更巨大的轉變,是一個黑人擊敗了經驗資歷遠為豐富的共和黨老手而成為美國總統。在他的就職演辭中,他不單提出要振興美國,也提出要為減低全球巨大的貧富不均和對抗全球暖化而作出努力。

在興奮雀躍過後(當然不包括死硬派的共和黨人和種族主義者),不少人都開始提醒我們:不要對奧巴馬有過分的期望。從挽救經濟的角度看,奧巴馬面對的是數十年錯誤政策累積下來的巨大惡果,是全球金融體制崩潰所帶來的經濟大衰退,期望他能於短期內把形勢根本地改變是不切實際的。

而站在全球公義運動的角度看,奧巴馬代表的始終是美國的利益。我們絕不能奢望他會為了全球的福祉而做出犧牲美國利益的事情。

筆者大致上認同這一說法。但我想指出的是,奧巴馬能夠有多大的作為,很大程度上要視乎輿論的取向。而這,反而是我最為擔心的地方。

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就筆者的觀察,金融海嘯的初期,確實出現過不少較為深刻的反思。可是近數月來,不少維護傳統意識形態的言論開始出台。它們披着學術和客觀的外衣,卻不無威脅地提醒我們:整件事的錯誤不在自由經濟,而只在於被巨利沖昏了頭腦的人們。對市場的過分監管和干預只會帶來更大的傷害。一言以蔽之,它們要延續這樣的一種思想:「懷疑政府、相信市場。」

汲取教訓勿再輕信市場

筆者的回應是:我們當然要懷疑政府。這正是為甚麼我們需要不懈的民主監督和各種權力制衡的機制(checks and balances)。可是另一方面,我們更要懷疑市場。因為大企業的運作較大政府的透明度更低,而我們對它們的民主監督更為軟弱無力。

「政府失效」(government failures)固然可怕,但「市場失效」(market failures)帶來的災難實在不遑多讓。「外部效應」(externalities)和「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已不是甚麼經濟學中的專有名詞,而是影響着億萬人生計的、赤裸裸的現實。大藥商堅決維持愛滋病特效藥在非洲的高昂價格,固然是令人齒冷的一個例子。因極度濫捕而開始急速下降的世界漁獲,則更影響着千百萬人的生計。很多人都以為金融海嘯是市場失效迄今最嚴重的例子,可是讓我告訴大家,比起另一個市場失效的例子,金融海嘯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這個較金融海嘯仍大的「巫」是甚麼?明天續。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力挽狂瀾

 

 

2009.02.04

 

 

昨日《格物致知》一書作者李偉才不知是否「偷看」了温總的講話,同樣強調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互相配合,才可以避免出現金融海嘯。否則,災難還會發生,較金融海嘯更大的「巫」亦難消去。那「大巫」又是甚麼?

我(編按:李偉才)所指的大巫,是地球環境的大規模破壞。其中包括森林的摧毀、水土的流失、物種的滅絕、海洋生態的破壞等。其中最嚴重的,是溫室氣體的急升導致的全球暖化和氣候災變。除了水災和旱災變得更為頻密和天氣變得更為暴烈外,最為令人憂慮的後果,是冰川消失導致的河流萎縮和水源枯竭,以及兩極冰蓋溶化所導致的海面上升和沿岸城市的毀滅。

可以這麼說,西方過去數百年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不單對世界各族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傷害,由西方文明所倡導與推動的全球性資本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無休止的享樂主義追求,已把人類推向災難的邊緣。

人類學家戴曼(Jared Diamond)在他的著作《大崩壞》(Collapse, 2006)之中,深入地分析了歷史上多個文明的族群如何因為漠視環境的破壞,而最終步向衰落與滅亡。環顧今天的世界,同樣的情節正在重演,只是今天步向滅絕的,不是某個大洲某個地域的某個群落,而是整個人類文明。

慎防傳統主流意識反撲

08海嘯是一個巨大的契機,可是,長久以來根深柢固地佔據着各個思想領域和話語權的主流意識形態,以及背後的巨大既得利益,絕不會這樣輕易便放棄它們的主宰地位。它們會千方百計地把企圖改變現狀的努力抹黑。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一個共和黨的支持者接受電視訪問時直截了當地說:「我不喜歡奧巴馬,他只不過是個共產黨!」對此你可能會一笑置之。但不幸的是,這種兩極端思考法、標籤法和利用恐共情緒的伎倆,到今天仍然大有市場。就筆者的觀察,這場「帝國反擊戰」已經靜悄悄地展開了。

筆者擔心的是,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把握金融海嘯帶來的這個機遇,透過輿論令世人猛然醒覺,從而影響為政者,使他們有「政治籌碼」可以改轅更張、力挽狂瀾,則人們很快會故態復萌,重新回到舊有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繼續急功近利、殺雞取卵、醉生夢死。最後便好像法國寓言中的青蛙,在溫度逐漸攀升的開水中死去。危言聳聽嗎?請回顧文首所述:即使不斷有人提出警告和勸誡,卻仍然無法阻止金融海嘯的發生,則你認為我們可以臨崖勒馬,阻止「環境海嘯」發生的機會有多大呢?

至此你可能忍不着追問:你反覆強調要改轅更張、力挽狂瀾,具體的建議究竟是甚麼呢?就最終目標來說,我們是十分清楚的,那便是盡快大幅減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在全球範圍消滅貧困和減低社會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短期而言當然要穩定金融秩序和恢復經濟活力。但讓我重申,只達至短期的目標而未能達至上述的最終目標,只會加速災難的來臨。簡言之,恐怖襲擊會愈來愈頻密、種族屠殺會愈來愈慘烈、難民潮會愈來愈龐大、水源與糧食會愈來愈短缺、國與國之間的衝突會愈來愈尖銳、因「走火」而爆發戰爭的情況將愈來愈難以避免……。

問題是,政治和經濟制度——及至企業營運模式和國際會計準則等——要作出怎麼樣改變,我們才可達到上述「最終目標」呢?

近年來,不少有識之士曾經對這些問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並提出了各種初步的建議。就對抗全球暖化和保護生態方面,學者如Nicholas Ster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the Stern Review , 2006), George Monboit (Heat︰ How To Stop the Planet from Burning, 2006), Lester Brown (Plan B 3.0 , 2008), Oliver Tickell (Kyoto2, 2008), Matthew Clarke (Post-Kyoto︰ Designing the Next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Protocol, 2008)等人已經提出了不少具體的方案。2009年是重要的一年,因為徹底失敗的「京都議訂書」(Kyoto Protocol)將於2012年屆滿。各國於2007年12月的「峇里會議」中已經同意,於2009/10年制定一項新的「哥本哈根議訂書」(Copenhagen Protocol)作為替續之用。這份新的協議能否包含果斷和大刀闊斧的措施,將很視乎世界輿論的取向。

就改革市場經濟的運作模式方面,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尤納斯(Muhammond Yunus)近20年來身體力行,在孟加拉大力推行「社會為本企業」(Social Business Enterprise),以補傳統的「利潤為本企業」(Profit Maximzing Enterprise)的不足。此外,由Paul Hawken等人提倡的「自然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與「三高準則」(triple bottom line),以及由C. K. Prahalad與Stuart L. Hart等人所提倡的「金字塔底層企業」(Base of the Pyramid Enterprise,簡稱BoP)等概念,都提出了另類的企業營運模式。而就改變國際經濟秩序和消滅全球貧困方面,經濟學家Jeffrey Sachs (End of Poverty, 2005; Common Wealth, 2008)和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Joseph Stigliz (Fair Trade For All , 2006;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2007)等人亦已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方案。

過往,這些建議和方案被看成為一些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癡人說夢。金融海嘯令世人看清楚,真正脫離現實的,是華盛頓那些「深諳世務、運籌帷幄」的領袖,和華爾街那些「精英中的精英」。

加強環保避免全球災難

不錯,要把上述的建議和方案變為社會的共識和切實可行的政策,還有十分艱辛和漫長的過程。正因這樣,我們必須盡快引發社會大眾的討論。因為只有一樣東西是我們最為肯定的:「一切如舊」(Business-As-Usual)的運作模式只會是死路一條。

今年春季,筆者將於數所大專院校開辦以「力挽狂瀾」為主題的通識課程。個人的力量誠然是薄弱的,但涓滴的力量可以滙集成小溪,小溪可以滙集成河流……。重大的人道災難已經在世界各地醞釀。時間已經無多了,希望你也能把這個信息盡量傳開去。

最後,讓我以一個歷來最偉大的理想主義者的一句話作結:

最初他們對你毫不理會,

然後他們嘲笑你,

然後他們憎恨你,

然後你取得勝利。

——甘地

李偉才兄高瞻遠矚,指出金融海嘯,地球環境被破壞,都是市場失效之害,不過我們,包括制定救經濟方案的多國決策者,可有汲取教訓,防止市場再失效?迄今為止,似乎是英國和中國明白到,而禍根始源的美國仍未認識到,何以見得?後果為何?明天筆者試續。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善用雙手

 

2009.02.05

 

 

俗語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假如人人都為己,又會否招來天誅地滅?會。今次金融海嘯,使我們認識到「人」,大我與「己」,小我,兩者均要照顧好,「人」與「己」才會一齊好。

溫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演講中指出,就是一些人的不道德行為,帶來了全世界災難性的金融海嘯。十分不幸,在海嘯未平,災難仍在延展時,一些不道德的金融家、銀行家,仍然堅執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教條,去攫取巨額花紅、暴利。害人者有賞,不是兇徒可恥,而是有關的制度可悲,其監管者無能,受害者無奈。兇徒之所以不是可恥,是因為他們如知恥,已不會害人,去為一己之利而害到他人家財盡失,老而無依。

俗謂的發財立品,其實還不足夠,就好比是毒販捐錢予戒毒中心一樣。財來要有方,不義之財不可貪,金漆招牌,童叟無欺,講的就是從賺錢一開始,就要立品,不是發財後才立品。可惜現實生活上發財後不立品者大有人在,人以德立的古訓,在今時以利掛帥的所謂自由市場經濟裏是廢話。此文迄此是寫於今周二,盈科(00008)未開股東會。今日看此文,各位有何感想?筆者今時手中無他股,但仍堅執持有領匯(00823)三千股,為的就是預計奸人如欲將領匯商場拆骨,定然會使出「種」股東的伎倆,屆時這三千股就是要來投反對票者,能否阻止「奸」計得逞,還要監管當局睜大眼,確保相關連人士不能不當地影響投票結果。

監管不力縱容損人利己

為甚麼在眾目睽睽之下,仍有人敢冒不義之名,無他,在自由資本市場裏,不義是不用死的,但無利就一定會使你捱苦。在2007年10月,當雷曼兄弟一爆煲後,中國領導層已將這次風暴的起因,定調為「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而跟着的連串救經濟行動都是針對這個不受約束性而來,所以就有遏止地產泡沫、股市泡沫,重複和過度投資的泡沫等等措施。在政府干預時,部分被政策衝着的企業其盈利會受損,政府叫這犧牲為企業的社會責任,電力廠、石油煉化廠的煤、油成本上升,但出廠成品卻不准加價,亦不許炒人這完全陷入了宋王安石已體察到的困境︰穀賤傷農,穀貴傷民。在今時金融海嘯下,「民」、消費者、打工仔,與「農」、生產者、僱主,是處對立面的。在資本自由市場下,不少生產者、僱主、管理層,會仍只顧其私利。就算美總統罵那些此時拿大額花紅的華爾街人可恥,他們仍是無恥地去拿,並謂這是尊重合約的守法精神。但中國人,就「不守法」了,已有9間國企的管理層「自動」減薪,相信有更多的國企管理層會在今年業績公布前後,陸續不尊重之前所訂定的僱傭合約,繼續「不守法地自動減薪」。中國人這種「不守法」,明顯地是因為中國政府上下其手,當自由市場不肯出手或出錯手時,政府就大力出手。

不少人認為政府有形之手不夠自由市場無形之手有效,是因為這幾十年來,有兩隻巨大的有形之手,以蘇聯和中國為代表,被證實過多干預,致其經濟增幅遠遜歐美。在這次金融海嘯前,這個指摘是成立的。不過今次金融海嘯使到歐美經濟時光倒流十幾年以至幾十年,今時才論英雄,就勝負未必太遠。

筆者並不是謂愈干預多就愈好,而是自由放任,與管制干預是要並舉。此一如大家湊女,當令千金年屆十八時,那一對父母,不是要自由與干預一齊來嗎?治家如是,治國如是,治天下亦如是。

其實在自由資本市場中,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是有着強力干預的影子。每年初,每家公司都是要做其「計劃經濟」。成功的公司必是計劃做得合市場之需,遇上市場突變,計劃立變。不成功的公司除了做不到上述兩項外,尚會有調查不足資源運用錯誤以至奸人當道有貪污,穿櫃桶底之事。如我們能以此角度來看「計劃經濟」,則我們便不會輕率地得出「計劃經濟」,有形之手必跛的簡單結論。而應得出︰其管有時,其放有時,應管則管,應放則放的雙手並用,上下其手,才可成事的結論。

中國挽救經濟初見成效

中國在2008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仍強調要防通脹,防經濟過快增長。跟着環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的領導層在6月時,在512四川地震後,已立即下訪廣東、上海、山東、天津等出口基地,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立時將雙防,改為一防一保,防通脹,保經濟。之後差不多每兩三個月,中國的經濟政策都有調校,方向是加大力度去保經濟。到2008年第四季已推出4萬億的救經濟方案。當美國的議員還在因黨派之私,而對美國救經濟方案,多方阻撓(其中一個原因是不能學社會主義,即政府不可大力干預),未能行出寸步時,中國的救經濟方案已初報成果。這不是筆者說,而是一眾的外資行分析結果。

■美林:1月PMI數據反映中國正在復甦。

美林證券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內地製造業PMI加速上升,毫無疑問表明中國正在復甦,去年12月及今年1月份數據的反彈顯示中國經濟具韌性(部分由於經濟刺激計劃),以及降低庫存的過程接近完結。今日(2月4日)公布的官方PMI數據支持該行認為2009年「V」形復甦的觀點及GDP增長達8%的預測。

■野村:內地1月PMI超預期,進一步反映復甦。

野村證券發表研究報告表示,中國1月PMI數據達45.3,為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超出該行預期的40水平,雖然數據仍低於50,但1月份只有17個工作天,少於12月的23天,反映了製造業實際的表現可能較數據反映出來的更為強勁。

■花旗:內地1月PMI令人鼓舞,去庫存化近尾聲。

花旗集團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內地1月份PMI指數急升4個百分點至45.3,令市場驚喜。雖然目前水平仍處於收縮區,但卻反映了去年第四季的「去庫存化」活動可能完結,這個結果令人鼓舞。

報告稱,PMI指數中幾乎所有成分皆錄得上升,新定單指數升近8點至45,生產上升6點至45.5,這反映了工業生產可能有一個健康的反彈。

■穆迪:中國政府努力將促使年中整體經濟復甦。

穆迪發表研究報告表示,內地製造業仍在收縮,但目前已經見底,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第二個月回升。雖然大部分指數維持低於50的收縮範圍,但值得注意的是情況已顯著改善。

穆迪又表示,中國政府的努力,應有助阻止生產下降,及促使整體經濟增長在今年中復甦。該行預期中國2009年GDP增長約7%。

■高盛:中國經濟可避免短期硬着陸,需更注重內需拉動。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表示,該行相信中國經濟正處於較好的位置以避免短期的硬着陸,但需要轉變增長方式至更注重內需拉動,以維持經濟增長中長期維持於9.5%至10%的趨勢。

作為中國人,作為背靠中國去搵食的香港人,中國政府能善用「雙手」,是港人最大的福蔭。有謂「天道酬勤」。美國人如果堅持只用一隻手,以後輸了也只好怨自己未能好好細讀溫總在劍橋大學的演講。對港府官員來說,拿溫總這篇演說來開班,做做筆記也無不可︰政府要善用雙手,企業要有社會責任,人要有道德良心,是國家、社會邁向天下大同的基礎。筆者是否又亂噏了?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輕鬆析海嘯

 

2009.02.06

 


筆者被視為口多的人,常做電台節目、公開演講;此外亦曾獲浸會大學邀請,演講《讀報學經濟》。去年底因健康、工作等原因,未有再在浸大講課,浸大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陳載澧兄希望筆者推薦接班人。苦思無果,只有搵同事本報總主筆曾仲榮兄捱義氣。

課程在去年10月中至11月底舉行,側聞學生反應良好,沒有令筆者這個中間人跌眼鏡。曾兄其後亦以浸大的課程內容為基礎,再擴而廣之,加以深化,本月出版了《後海嘯時代——經濟.投資七堂課》一書,並送筆者一本。筆者看了一回,覺得值得向讀者推介,故找來曾兄拷問一番,希望讀者可從中有所得着。

掌握全局 預知未來安危

筆者:坊間那麼多有關金融嘯的書,你的書與它們有甚麼分別?

曾兄:坊間高手如雲,他們的文章自然可觀,但高手的書往往是將平日見報文章輯錄成書。這不是不好,快捷簡便,但因海嘯與後海嘯年代變化急速,文章容易變得過時,而且文與文之間連貫性不強,讀者未可藉此一窺海嘯與嚴重衰退的全局。

《經濟.投資七堂課》是一氣呵成的全新寫作,讀者較易掌握金融海嘯的全局。

筆者:掌握全局有甚麼用?

曾兄:若如石老師般日看千份資料、洞悉金融新聞的發展,用處當然不大(筆者:擦鞋的說話不用說!),但不少讀者近月已被鋪天蓋地的金融海嘯資訊衝垮(筆者:這是另一場「海嘯」,即「資訊海嘯」呢!),對新的分析未必追得上。

例如現在火紅的美國教授魯賓尼說,全球金融機構最終因毒債將損失3.6萬億美元,那此消息如何重要?若你能了解目前資本主義最大問題是欠缺了資本。全球金融機構只宣布了1萬億美元的虧損,如何打擊銀行與投資銀行的高槓桿投資與借貸,導致全球資本蒸發了以10萬億美元計之數。那未來若如魯賓尼說總損失3.6萬億美元,即銀行資本還要減少2.6萬億美元,將令全球借貸、投機熱錢再減少幾十萬億美元,這才是未來災難會否引爆的核心。

《七堂課》一書可幫你掌握信貸收縮(Credit crunch)、去槓桿化(Deleveraging)的來龍與去脈,那自可知道魯賓尼說話的含義。近日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提到的金融保護主義,成因亦與此有關。又例如今次世紀金融災難,是雙泡沫爆破,除資金泡沫,還有消費泡沫……

筆者:毋須那麼多例如了,要知詳情,讀者可看你的書,但知道了,讀者投資上又有甚麼得益?

曾兄:讀者要知買甚麼股份,那自然要看石老師的專欄,但本書對投資者還有一個小幫助,是在見樹又見林之外,還更明白投資的心法。

金融海嘯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因大時代變動,大家自不免多留意多關心。有如此好的素材,如何實踐投資理論,自然更容易明白。

例如投資心理學其實只有四個字:貪婪恐懼。股神巴菲特亦說投資很簡單,只要別人貪婪你恐懼,別人恐懼你貪婪便可。但貪婪如何造成今次金融海嘯的成因,恐懼又如何令海嘯加劇,書內特闢「深入思考」的環節,討論這些法則,既有投資法則,亦有政府管治的法則,以及世界未來十年、二十年大變的法則。

只有了解法則,所學的才不會只囿於一時一地的現象,未來在哪個市場投資都可增加勝算。

善用法則 投資增加勝算

曾兄再下去的滔滔不絕,暫且打住,怪不得他可勝任講課之職。曾兄是一個怪人,每年都會拿公司大假來寫書。這本已是他的第五本著作,06年的著作《中國國情第一課》及07年的《香港,誰邊緣化了妳?》更獲中大新聞獎專題組(文字媒體)大獎。《中國國情第一課》更曾獲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及前廉政專員羅范椒芬分別推薦為2006年香港電台十大好書選舉的候選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其實寫書難有黃金屋,反而讀者多讀書,實踐運用以戰勝市場,自可掘得黃金屋。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錢

 

2009.02.09

 

 

 

近日環球經濟數據認真差,環球公司業績、失業數據等等,都是幾年、十幾年,以至幾十年來最差的。但又十分奇怪,股市竟然無反應,甚至上升,為甚麼?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是:投資者無知、無聊,「毛」膽。他們無知地以為金融海嘯已過,又或多個月來無入市,寂寞無聊,才致膽生毛,在這時刻入市,他日有海嘯的第二波、第三波來到時,就要後悔。

第二個解釋是:按照傳統智慧,市場是最有智慧的,當大市對好消息無反應(即不升),便是見頂之兆,對壞消息無反應(即不跌),便是見底之兆,投資者該做的,就是順勢而行。

兩個解釋相互矛盾,信哪個?筆者是個又貪婪、又怕死,船頭驚鬼、船尾怕執輸的人,一於好淡都收,兩個都信。

投資分析,有兩大派,一派是倒後鏡派,他們必定洋洋灑灑,能將這個海嘯的成因、來龍去脈,分析得淋漓盡致,頭頭是道。

不過這都是事後分析。死因研究,對「死者」無助,我們的身家還是少了一半。2003年沙氏出現前,人人無警戒,沙氏出現後,人人都警戒,結果並沒有出現英國衞生局那樣的驚嚇預期,倫敦可以有600萬人死於沙氏疫症。死了600萬的,是雞,不是人。為甚麼出現這個誤差?

人性將驚推而廣之

這是人的特性,先是唔識驚,識驚之後,就將驚推而廣之,加上少許簡單推理,將雪球向前滾,愈滾愈大。結果是好事會估過頭,壞事亦會估過龍。2007年,恒指升破3萬後,估會見38000、42000的言論出台,恒指跌至10676後,估會見8000、6000以至1200的言論亦出台。

信38000的,在2007年先死了一次,2009年信1200的會否再死多次?無人能預知,要看形勢發展。

另一派的投資者分析是探射燈派。這可以許沂光兄為例子。2007年8、9月間,他引美國波浪大師柏徹特,謂美股可以跌至400點,恒指可見1800,當時雷曼未爆煲,仍有港股直通車的憧憬,他們兩人被人笑到甩肺,筆者也曾為文笑之,道指見400?見4000都不得了。恒指見1800?見8000都死啦!

今時大家都不記得這些探射燈,原因很簡單,探射燈整天都在掃,怎知哪一點會成真?今時許兄又謂黃金升完,你信不信?當事情未發生前,王子仍是青蛙,萬千隻青蛙,你要情深吻哪隻?當青蛙變成王子後,想吻,也是蘇州艇後徒嗟歎!許兄在2月23日有個牛年飯局,想偷「吻」的人可逕找許兄報名去。

掌握時機更重要

無論是倒後鏡還是探射燈,一是失諸認識太遲,一是失諸認識太早,要啱啱好,就只能見步行步,隨着個市跳Tango。今時市場的舞曲調子是甚麼?筆者看仍是:錢、錢、錢、錢、錢。

不錯今次金融海嘯令很多人少了財富,但這次金融海嘯的成因是衍生工具。衍生炒賣是零和遊戲,甲之所失,是乙之所得,故「錢」,仍在,只不過是轉了個口袋。對於這些衍生一族言,錢,在他們的圈子裏,仍是那麼多。當然這些衍生族將錢掏了出來買股票,再止蝕沽出後,當然亦會錢少了,但那些高位沽出了股票的人,他們仍是否「有錢」了?

海嘯中不乏獲利者

筆者並不是謂在金融海嘯中,不是投資者一文不損,而是傳媒今仍着眼在龐大損失,對那些有賺者,少了報道,例如盈科(00008)私有化如成功,李澤楷便可獲逾16億元現金股息及盈科逾74%的資產。日後如出售或再上市,或可值逾300億、500億。

每次股災、金融風暴,都是無知者有損,知之者有進帳,今次亦不例外。

這些龐大的資金今時寄泊在美國政府債券,才致美國30年國債市場孳息,曾跌至只得2厘多。

2010年或之前 美債崩 資產升

長債收益連30年內的通脹率也敵不過,是市場被過度驚嚇之故,這些資金遲早會因通脹壓力、收益過低,而被迫流出來,屆時美債息會上升,其債價會跌,這點筆者在這個多月來,均常提及,這些資金大量流出時,就是美債價崩盤,其他資產奔升時。這個現象怕在2010年或之前,應會出現。

由於資金流入了去美國政府債券,加上2008年環球銀行系統資金斷流,故自然會可能出現任總所講的公司銀團貸款撤資,所可帶來的公司莫財危機,這個憂慮是實在的,但亦可以是虛幻的。

憂慮實在不用說,又為何憂慮可虛幻?銀行業的特點是落雨收遮,撑大不撑細。今時銀行自己也有難,必定傾向收遮,但如果硬收遮,又收不來,要撇帳時,今時銀行界更視此為大大畏途。

香港曾有兩個船王,在70年代的船業危機中,遭遇各有不同。董家向日本銀行貸款,日本銀行當他是細蚊,你跪在人家門前,人家也不理你。包家向滙豐借錢,滙豐銀行當他是大戶,怕他倒閉會累到滙豐自己,故一直在撑,結果包家上了岸,董家仍在海上浮。

續借與否在於「局」

得明白,今時的銀團貸款是已出之物(錢已借出),能立時收回,自然好,如不能立時收回,又只要有關公司前景仍可,續可付息,又不再多借,為免硬收不成會變成壞帳,有關的銀行是否仍要局借?將原債續借。會否續借,關鍵在個「局」字,借債愈多,不還之時,銀行便有難,「局」借愈易。

不過,如一些公司是透過發債形式,在零售市場中去找小投資者買其債來籌集資金時,其續借能力就打折扣,一方面是小投資者不易被「局」,可以隨時散水,另方面今時找包銷商不易,公司資金一旦少了,發展便要慢下來,對來年盈利亦產生影響。

有謂有錢使得鬼推磨,今時是否有錢出來了?明天續。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錢從何來?

 

2009.02.10

 

 

 

昨文提出,今時經濟社會缺的是錢,這個錢會從何來?

錢的基本來源是生產力,打工(有生產),月尾可出糧。只可惜今時打工仔的產出(貨品),未必有市場,老闆貨賣不出,血本無歸,便連打工仔也可以無糧出,多勞多得變成多勞多失。

假如老闆貨可賣出,老闆未致血本無歸,可以有糧出時,打工仔賺一百,剩二十。這個二十元就是儲蓄,是經濟學上稱的原始累積。積得多了,便去消費,又會買多了這個或那個老闆的貨,更多的老闆不用血本無歸。個個打工仔有糧出之餘,尚有薪加。打工仔可儲的錢愈多,消費也可愈多,結果是一業興,百業旺。香港講的經濟四個支柱︰金融、旅遊、物流、出口,此四業如興,便會連外圍馬檔,宵夜大牌檔,黃色架步魚蛋檔都旺。今年元旦賽馬日,丁財未如去年旺,就是因為不少打工仔無糧出,無薪加,原始累積又花光,想賭都無本。以上的困局怎解決?

銀行難當百業母

有謂銀行是百業之母,因為銀行借錢予消費者,亦借錢予老闆。消費者愈借得多時,消費便愈勁。銀行亦會向老闆借貸更多,好讓老闆們生產足夠消費品予消費者。在金融海嘯後,消費者不再大手消費後,當老闆又或會炒燶股票,身家縮水後,銀行便會關水喉,更甚者今時是銀行亦成海嘯中心,銀行不再是百業之母,而是百業米舖都無時,能作為另個「阿媽」的便是政府。

政府能做的是︰

1.直接泵水入銀行體系去救銀行;

2.政府透過泵水入銀行體系,使到金融社會水浸,而使市場息減低,又或官方息口降低,以帶動市場息口減低;

3.這個減息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當社會上人人的財富都少了時,債仔的財富亦可以少,他們的還債能力降低了,壞帳率便高,會帶來金融界的壞帳潮、倒閉潮。透過減息,希望能起以下作用:

a.減低借貸成本,以低息誘人去借錢,再去消費;

b.讓現有的債仔續有能力還債,以免銀行壞帳增長到會拖垮金融業的地步。

4.政府投資於勞工密集的基建工程,以望製造職位。

5.政府派錢予消費者去消費,亞洲區政府在這方面做的已不少,但成效又如何?

政府無奈灑金錢

讀者陳敏來函討論這問題,見右下文。

陳讀者說的十分對,政府大花錢,有機會讓人上下其手,亦可以是在解決消費不足這個問題時,帶來垃圾過多,以致胡亂消費等問題,可以是醫得頭來腳又腫,一患未完,一患又起。不過,政府能否因此而不做任何事?相信大家都知不可。

今次是個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它跟以前的經濟衰退不一樣,政府以往解決經濟衰退的方法,如等,等它自然癒合,未必再能為用。這既然是個不一樣的金融海嘯,政府也要有不一樣的對策。以此視之,則今年我們是應有個不一樣的財政預算案。可以怎不一樣,明天再談。

----------------------------------

讀者來函談刺激內需

石老師︰

你好,本人是從《經濟日報》創刊那天直到今天都是忠實擁躉,一直都欣賞貴報的平實分析與敢於表達不同意見,並能容納不同觀點。07年美泰退貨,令一港商自殺而死,我有發表過意見指:次按問題很大,經濟不景,由零售商減少庫存已可以猜想得到,想不到要拖延一年才爆發。

今天看過老師的「善用雙手」,有感要發。

中國救經濟初見成效,噩夢也許亦由現在開始。針無兩頭利,如果要高效率處事,便要承受可能忽略一些潛在問題而產生的後果。

今天我們的祖國領導人為了應付全球性的金融問題而大灑金錢刺激內需,包括加快基建上馬及補貼農村購買家電。

我在此先潑冷水。基建工程就算不加快,豆腐渣工程所佔比例也不少。現在更因應國情需要,再快馬出籠,容不得任何批評與指正,加上更多的基層官員上下其手,後果不知如何想像。曾見有十多萬人的小鎮,可以用十多億元來建造「宏偉非常」的政府大樓……。

這些情況,相信很多人都心裏有數,那些狗官連賑災、建學校造福後代的捐款都可以打主意,何況現在是奉旨?不拿白不拿。

這還不是最令人痛心的。

政府好心補貼農民購買家電,試想想中國約有1億農戶,其中一半受到補貼,大舉購買家電。三幾個月後,包裝家電那些膠袋發泡膠的廢棄物,將會被隨意掉在路旁、山邊、河流。

再者,這些廉價電器,三兩年之後,又變成廢物。有幾千萬個壞電視機冷氣機會被棄置出來,場面也夠壯觀了(這兩種電器最易壞及修不好,太貴)。

只能夠怪我國幅員大,發展太快,管理跟不上,資訊不普及。相信我們的領導人也知道的,無奈兩害取其輕,這是真正的無奈!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不一樣的預算?

 

 

2009.02.11

 

 

 

昨文提出,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在金融海嘯後,撥出了龐大的金額來支援經濟發展。中國政府用額約為其GDP的16%,印度政府用額約為其GDP的0.8%,不少亞洲政府的用額約為2%至8%。港府將公布其預算案,會用多少?又會怎用?

我們都知,用得多,不等於用得好,一如食藥多,不一定能把病醫好。但我們亦知道,這場金融病,不吃藥(不由政府來救一救),就一定難好。要不然,不會全球政府都爭相出巨資去救經濟,所以哪個會「亂花錢」的顧慮應先放在一旁,而應專注考慮怎花錢。筆者對這「花錢」,提供五條原則去考慮,是為︰

1.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2.積穀防饑,要食就食;

3.知己知彼,讀MBA;

4.防微杜漸,控制失業;

5.親疏有別,顧自己友。

挽救經濟須果斷快速

今次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是非常時期產物,故要用非常手段來處理,甚麼的謹慎理財,量入為出都不用談。一如在八仙嶺上被蛇咬,不要跟我說要穿白袍,洗乾淨雙手才好來急救。此時「急」,是重於「好」,鬼唔知「多、快、好、省」是良方,在今時,「快」,是關鍵。美總統奧巴馬在前晚電視廣播上也言:他不能擔保救市方案能百分百達到預期效果,但不做、遲做就一定不好。事實上,那些經過多年考證,多方討論的其他經濟發展方案,又是否一定帶來好效果?看啟德舊機場發展方案、西九發展方案便知。今時要關顧的是人民的信心。溫總訪歐之行已講得明白,要得人民信心,政府必要果敢、快速行事,只要不抱殘守闕,抱着開放態度,以成效來修正方向,愈早着先鞭,愈易見效。

開倉派米宜撥夠錢財

決定了要快花錢之後,尚要撥足夠之錢,一如食抗生素一定要服足一個療程,不要功虧一簣。會問我們哪來那麼多錢?花光了儲備怎算好?此一如有錢佬醫癌症,不用上足夠的資源,死了之後,錢尚要來何用?各位認為今時香港經濟是生癌症還是生痔瘡?醫癌症而只用上醫痔瘡的醫療費,想死易過乜。因此今時不要怕用上千億的赤字預算,只要這千億不是用來買偉哥,而是用來買人參便是。偉哥是一時煙花,人參是固本培元,前者是白花,後者是實質進補。我們以前積穀防饑,儲下了幾千億,饑荒來到還不開倉派米,應食不食,罪大惡極。

食甚麼(即是要做甚麼)?先翻看MBA教材。我們都知,在平時商家一定是最大的僱主,但在有衰退災難時,現代商家永遠是最無情的僱主。這是因為現代商家都是讀MBA的,商管教落,市好就谷,市差就縮。一縮就必然縮皮裁員。你叫商家有社會責任,有點兒是對牛彈琴,有99%的「牛」都聽不入耳。你要他們聽入耳,定要利誘之。此之所以謂︰蝕本生意無人幹,殺頭生意有人做。商家是不怕殺頭,只怕蝕本之人,所以要商家不裁員,又或減少裁員就要從MBA教材中找答案,而答案一個,利字當大。

要讓利,政府不是要向地產商買樓,不是要向廁紙商買廁紙,而是將之前一些制約商業的法規作適度放寬,又或將一些利商政策早點出台。中國政府之提高出口退稅率,減少一些稅項的徵收,對重要行業政策傾斜,都是以利誘商,讓他們繼續做下去,不要輕易執笠。

利誘商人創造新職位

雖然港府也有中小企業貸款計劃,成效如何只要問中小企老闆便知。不要問十個,有一個OK便是政策對頭。如沒有六個中小企老闆謂OK,便表示政策執行上仍有不善處。個仔考試得60分,已是做家長的最低要求啦!如只得10分,應要打屁股是吧!

此時大力扶商,不是要搞官商勾結,而是要防微杜漸,不要讓結業成風,一旦執笠成星火燎原時,就加大了救助難度,使到本應花一元者,會要花十元才能補鑊。今時政府要保的,是市民飯碗;要不讓惡化的,是失業率。一個家庭落入失業困境,影響的不止是大人,還可以是小孩,可以在他們此後一生人中,留下難磨烙印。由此而可能帶出來的後遺症,可以很深、很遠。多了人有精神病、壓力病,其對社會所帶來的醫療負擔,可能貴過政府今時保他們一年的過渡結業。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就知甚麼是應使要使,亦為甚麼保就業是這麼重要。

社會上職位多樣,要保哪些職位為優?是窮人職位、是中產職位,還是富人職位?在這問題上,應無貧富之分,而只有內外之別。

資源調配首重港利益

所謂內外之別,是指有些職位是可以帶來較多的帶動香港經濟效益者,例如增加一個本地教師職位,其受益人是學生,其消費模式是以香港為主,是可以帶動香港其他的經濟環節。如果是請了位外地教師,受益人雖然仍是本地學生,但其消費就可能是一半在港,一半在外地,其消費對帶動本港的其他經濟環節,就會弱了些。這都是基本的經濟理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並不是自私,而是資源有限,不能不親疏有別,先顧自己友。

這五個原則,可以縮短為一句︰千方百計保就業。明天再談多點這個。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 買位保就業

 

 

2009.02.12

 

 

昨文提出今年港府的施政重點應在千方百計保就業,怎保?先看看內地一些地區的方法,首先是上海。

失業率不容跌穿底綫

今年上半年就業矛盾將更為突出,在此形勢下,春節後關注的重點人群是大量返滬的進城務工人員,即農民工;到3、4月間,部分外企可能出現集中裁員,有關部門將特別關注白領失業問題;年中,15萬高校應屆畢業生將因上崗就業形勢而備受關注。

針對當前就業形勢,上海市政府已提出今年的相關目標,包括全年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非農就業10萬個,扶持1萬人成功創業,力爭將上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約4.5個百分點。

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政府部門正加強就業和失業監測以及時掌握就業動態,並實施創業專項計劃,包括力爭3年內實施創業教育和培訓6萬人,新建創業園區和孵化基地50個,幫助成功創業3萬人,使創業帶動就業20萬人等。

有關部門還將對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較大、生產經營發生困難的企業實施穩定崗位特別計劃,出台臨時性特殊援助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實行更加靈活的工時制度,鼓勵輪班工作、崗位共享、培訓過渡,以及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費補貼等。其他地區也在努力解決就業問題。

在2月9日晚,美總統奧巴馬舉行就任以來首次黃金時段新聞發布會;他強調確保創造400萬個就業崗位是他現階段經濟政策的「底綫」,也是他推動大規模經濟刺激的核心目標。

奧巴馬說,只有政府才能打破失業——消費減少——更多失業的「惡性循環」。

他的8,0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中包含大量政府投資項目,包括基建、能源、教育、醫療衞生、信息技術等。

奧巴馬說,橋樑、道路等基建項目絕非僅為解決就業而設,而是美國長遠經濟發展務實地基。

他說,大多數經濟學家意識到,眼下這種經濟困境下,「政府是向經濟注入額外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資料說明,金融海嘯後的最壞一波,就是失業波。中國政府為減少失業人數,昨日更公布指令,凡公司要裁員20人以上,要向有關部門申請,並在30天前向所有員工解釋。中國希望用這隻有形之手,去拖慢無形之手去為縮皮而裁員。當然這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要死的企業最終會死,那時一樣是要裁員,但起碼這反映出,保就業是要千方百計,是要無所不用其極,港府又可以怎做?

曾特首昨天呼籲各大專院校多開培訓課程,相信目的是讓失業的人去進修,原意是好,因為失了業就做學生,做了學生便不再失業。不過做完學生後,畢業即失業時,又是否再做學生?

鼓勵窮學生勤工儉學

以前港府的職業培訓處是出現過些職業學生,他們由家庭傭工,貨倉管理、警衞、看更的課程都讀。之不過是讀完甲課程後讀乙課程,永遠在培訓,拿培訓津貼但永不到社會去拿工資。這類人可能不多,但指出了經濟不景時便多搞培訓是有其缺點的。請看以下厦門一則報道:

因家裏窮,為了上學,大學生在校園內擺地攤賣書,一學年營業額高達10萬,兩三年就賺了近20萬元。同學都開玩笑地叫他「書攤子」。昨日,在翔安馬巷鎮,記者見到了這位剛畢業不久的「書攤子」,憨厚老實的他透着濃濃書生氣。他名叫洪木進,來自翔安內垵村。

窮困的他參加了學校的勤工儉學。當時學校很多學生修雙學位,但是學校不統一訂教材,同學必須自行準備教材和輔導資料。這時,思維靈活的他眼睛一亮,為何不嘗試着與學校裏的出版社和外面書店聯繫,擺個地攤幫書店賣書,從中抽成?

「一開始,自己還拉不下面子,有點害羞,說話都條理不清!」他笑着說。可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他改變了這一切。「我也沒想到會有那麼人來買我的書。」

辦培訓班增實踐機會

失業去培訓,是由實踐走向理論。不過這位洪木進,是由理論走向實踐。筆者不敢說哪一個方向是較好,但大家都知實踐是檢驗理論是唯一標準時,就應鼓勵失業者、剛畢業的學生先考慮實踐,考慮不來才好去研究理論。

要大專院校去多搞培訓,政府是要資助的,學生要付學費的,可有考慮將這些錢都用在讓學生去做實踐。筆者不是叫他們去創業,而是叫他們去社會去實踐。

不少中小企裁員後人手不足,想做市場調查、產品開發都有掣肘。政府可以津貼畢業生到這些有志展拳腳的企業,帶埋飯錢去打工。國內的大學畢業生今年搞個零工資行動。這些新丁不收人工,只要企業請,讓他們有機會得到實際工作經驗便可以。你可以謂有些無良心老闆,炒了員工,請來這些免費義工,又怎保就業?很簡單,一般中小企業都沒有市場調查,也沒有產品開發部門。不是他們不想有,只是沒資源去搞。對這些中小企業言,這些都是新項目,根本無人可炒,在困難時期,有免費幫手好過冇幫手。

這些新丁全無經驗,是否管用?我一直認為我們的貿發局,應多方幫忙我們的企業去做海外市場調查。我們要的調查報告不是某國GDP多少,而是在今時金融海嘯下,某國的一般消費者,能花得起99元買這件貨,還是只能花得起89元去買這件貨。這些細緻調查資料,對香港廠商有用,對大陸廠商也有用。這類報告是可以賣錢的。200元個報告可以幫你做到20萬生意,你買不買?

TDC沒有人去看管這班新丁?不是有不少有資歷的、有經驗的行內人失了業?找他們再夥拍大學講師來開調查題目,來執行又成不成?

加速中小企貸款對救活中小企是十分重要,但手續繁複,審批需時。政府又是否可以請一些被銀行炒了出來的信貸審核員去做這工作,加快政府方面的有關協助?

不少社福機構因為善長捐款少了,有被斷資助要關門的危機。港府又是否可以補足有關短欠,讓這些社福機構可以繼續經營。要明白,社福機構所服務者均是弱勢社群。這類機構執笠,即是這些弱勢社群還要再弱。

2009年推行新高中課程,不少老師怕未必一時能適應,每間學校多加5名新畢業生去幫手做助教又是否可以?

可以想到的還有一大堆可待創的職位,只要這些不是長期工,只是合約工,短則一年,長則三年,看經濟形勢而定資助期的長短,就不會成為個經常性開支,對未來財政產生壓力。在這類行動中,筆者只守一個原則,做了而可以被修改過來者,即做,因為即使有錯也可以修改;做了而不可以被修改過來者,要小心考慮才做,因為錯了是改不過來。以上的買位保職位,都可以是臨時性的,頂多一年便可改回來,快做又何妨?

一個最快可做的,是不收2008╱09年的預繳稅,今時不收,並不意味一年之後可收。渴時一滴如甘露,將水變成甘露,其附加值之大,是划算的。以上就是我希望的預算案了。
 
 


Share this:

TOP

石鏡泉- 經濟與投資 - 中美救市

2009.02.16


中美政府齊齊救市,兩者有何分別,怎樣才叫成功,投資者怎才可放心入市?

中美經濟各面對不同的問題,美國經濟頭上有三座山(銀行、樓市、消費),可惜沒有愚公,只得一群笨驢(國會議員),要移走這三座山,確不易,中國經濟要靠三頭馬(消費、投資、出口)來拉,可惜又有批攔路狼(貪官),要這三頭馬車開大步,亦是不易。

要移走美國經濟頭上的三座山,是很難一口氣便移走,除非有天國財富,才可以揮捧即走。這三座山是有大有細,相對細的山,怕還是樓價下滑山。最無底的山,應是銀行壞帳山,而最龐大的山,當然是消費不振。

中國俗語︰「飯要一口口吃」老子更具策略性︰「圖難於易,圖大於小」即是由最易、最細的做起。此即是該由救樓市,拖慢,以至阻止樓價再下滑來做起。

美政府救樓市阻力細

美國的按揭有7、8成最終是由「兩房」,(房利美、房地美)來做,而今時兩房是由美政府「國有化」了,美政府跟兩房官話好講,也不存在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指摘,美政府如出手援助受困或將可能受困的業主,即是國會議員的選民,國會的反對聲音較少,市場對救樓市的設想亦甚正面,上周四晚,政府一放風救樓市,美股立縮窄逾200點的跌幅,奧巴馬亦立時食住上,謂在今周公布較詳細的救樓市方案,大家宜拭目以待。

對已失業的業主,除非他們身家厚,不然要救也不易,只好等收樓。在美國負資產跟在香港負資產最大的不同處是,美國負資產者可以拍屁股走人,不用付分文,香港負資產者是,天涯海角也追到你瘦。

故如美國業主謂肯承擔按揭債務者,只要他們講願意,政府應考慮緩收其樓,減少銀主盤對市場的衝擊。

另一個方法是協助業主重組其按揭,將按揭利率由目前的5.5%至6.5%,降至4.5%,減輕供樓負擔,便可以釋出些少消費力去支撑美經濟。

1萬億或可救美樓市

要穩定美國樓市,要1萬億或可。條數是這樣計。美國整體債券及按揭約45萬億美元,按揭約佔30%,約13.5萬億美元,樓價已跌20%,估計會再跌 10%至20%計,即是要1萬億至2萬億美元。不是所有業主都要政府幫助,有一半要幫助,便用1萬億美元,有四分之一要幫助,便只用5,000億美元,數目是相對細的。

這個1萬億至2萬億美元不是免費派出去,是應作二按之類,業主是要還的,即是長遠不會增加了財赤,如能收回3至4厘息更好,政府所貼應有限,經濟轉好後,可逐步收回這些貸款便是。

美國消費要回旺是要時間,急不來。今時美國人已識死,故近月的儲蓄率已回升逾3%,基於節儉可以致富,又只要部分業主能不再為供樓擔憂,自然會出現有錢便身痕,又再可啟動消費,雖然這次消費未必會如2007年前的大花筒,但只要肯有多些消費,已好過上數月的全無消費。

香港2003年的情人節花,減價也沒多大銷路,今年的情人節,花減些價,銷量竟可升2成,原因之一是2003年時香港仍多負資產,今時負資產人數已大減,故就算碰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也可以不是不消費,只是作精明消費,這不也就是理性,是合理?因此只要美政府能千方百計穩定了樓價,美國的消費終會降甘露,回復些起色。

美銀行壞難處理

美國的銀行壞帳是絕不易處理,一方面是這個氹,是會隨經濟轉壞而加大、加深,但如經濟好轉,這些壞帳又可以瞬時減少十幾至幾十巴仙,原因是金融資產是以信心為價。不過美國國會議員罵人技巧一流,財經知識九流,例如有議員問銀行八巨頭會不會借錢予平民時,就只要求個「Yes」或「No」的答案,唉!以前就是借得簡單,不審查清還債能力,才有今時的禍害,又再簡單「Yes」或「No」?

美國國會議員又是否全是笨驢?當然不是,他們頂多是財經笨驢,拉選票就絕非笨伯。災難當前,自然不少選民受害,不代選民找此出氣袋,怎可以下次又選出?

不過,民意調查顯示,美國選民眼睛還是雪亮的,國會議員為其黨派之私,而將奧巴馬的救經濟方案,一拖再拖,一改再改,有些看不入眼,已對國會能力失信心,如一眾美國國會議員不改笨驢本識,黨派之爭時,相信下次國會選舉就會有他們好看。

美銀行巨頭不願受政府幫

美國國會議員以為,在國會聽證會上罵銀行大班是夠威?但事實上這班「金融沙皇」一定會千方百計不肯接受政府幫助,以免受掣肘,這可以說是自力更生,但亦可以是山頭主義,為的就是要不受班笨驢管,這個自力更生可以有三個後果︰自力更生成功,謝天謝地,自力更生要個冗長期,大家伴苦,對這些「金融沙皇」就算銀行執笠,他們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因為他們不是東主,只要銀行蝕錢仍可有花紅便是,假如有一兩間金融機構執笠,又將如何?金融沙皇確沒多大良心,他們死了絕不可惜,但其金融機構如執笠,禍又豈止於美國?是可以禍及全球的。

至於中國經濟的三頭馬是否可以順利出閘,貪官又有多狼?明天談。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