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石鏡泉 - 經濟與投資

飲鴆?飲尿? 2008年07月16日(星期三)   中國有句話,飲鴆止渴。鴆是毒藥,飲毒藥來止渴,是早死、遲死問題。四川地震,有被困人士飲尿止渴,其中有被救回的,但亦可能沒有被救回的(因已死了,故未能告訴我們可曾飲過尿)。美國政府救房利美、房地美,是飲鴆還是飲尿? 各國與美元千絲萬縷   有認為,這是飲鴆。如果相信這個,即是要預期美國經濟遲早完蛋,美國會破產,美元將會如國民黨在30年代所發的金圓券一樣,要推倒重來。此即大家應該 不要再持美元(港元),而應將美元(港元)立時轉換成其他貨幣,或買入金、樓,非美元股票等。不過,相信那些認為美國今時是飲鴆的人,也不會做到這麼盡, 全跟美元甩,因為美元跟我們這世界千絲萬縷,美元此刻不能死。當然二、三十年後,當世界準備好後,美元是可以消失,又或推倒重來。不要以為這不是不可 以。歷史上,就有過不少貨幣,隨其國力之興替,而有盛衰。在1940年二次大戰前,英國殖民地遍全球,英鎊是全球通用貨幣,今時就已光輝不再。   假如泰國、印尼等國出現房利美、房地美這類危機時,她們將無可避免地有國家破產或政權要倒台的危機。不過美國就可以不出現這種危機,因為美元已太深入我們的口袋。   以中國為例,中國今時持有約5,000多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而外國央行,包括中國及俄羅斯,約持有9,25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支持的企業債券 (Government-Supported Enterprises, GSE bond)。房利美,房地美都是GSE。據美國政府數字,在今年4月之內的12個月內,中國政府已增持了670億美元的GSE債券,較年前同期的增持增加 了26%,為甚麼外國央行多增持了GSE債券?原因是這些年來,美國政府債息低,利息收益抵不上美息所蝕拉低些。   GSE債券除了利息較美國政府債券稍高外,亦有較大的波動性,可以帶來些小橫財。自今年5月起,GSE債券的風險溢價(即高於美國政府債券息口的多 少)一直在提高,直到財長保爾森宣布救房利美、房地美,其十年期債的風險溢價就由90多點子,回下至70多點子,即約有四分一厘的收窄(筆者按︰昨日環球 股市大跌,據謂是怕要為房利美、房地美的債券投資作撇帳,這應是怕錯了,因為房利美及房地美的風險溢價下降,反映市場認為有財長保爾森謂美政府會力挺,此 兩家GSE,就即是不會怕債券無得還。不過房利美及房地美的股票就切不可貪平來買,這是股、債的分別。)如中國政府此時出售5月時所購入的房利美、房地美 債券,基於債價與債息是呈反比走向,債息跌即債價升,便可以有資本增值,賺番筆。不過,中國也一定不會此時便賣,因為光中國便持有近1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 債和GSE債,中國政府一沽(或俄羅斯,日本一沽)即現戲院失火效應,自己踩死自己。   商品大王羅傑斯批評美國政府救房利美、房地美是錯誤的。那麼不錯誤之舉是甚麼?讓房利美和房地美破產?無論在美國國內選民、業主,以及外國央行、投資 者,都一定不願見此。更何況美國政府若不能救回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企業一旦破產,其債務一定要由美國政府來承擔,本利歸還。假如美國政府想賴債,就一 定會引來環球投資者、央行齊沽美元。屆時你會怎做我不知道,但我就一定會將所有港元轉去買米、買油,要起碼夠半年至一年食。尚有餘錢就買資源股,中石油 (00857)、江西銅(00358)、紫金(02899)等以及澳元、歐元,總之不可持有港元、美元便是。不過筆者認為美國政府不敢賴債,因為美國人的 大國心態怎容許美國成為賴債國?   救破落戶(房利美、房地美)當然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不討好也不能不做。最好的方法是美國經濟突然好轉,美國房價止跌回升,升回上2007年初的樓 價,就上上大吉,但這個奇景是不易出現。現時投資者所能祈求的,是美國金融系統能大步跨過,飲尿延殘喘,直到可以出生天為止,這個時間要多久? ---------------------------------- 美國醫番都殘   筆者昨天在《經濟通》「選股情報」欄內有如下意見︰美國政府這邊廂救助了房利美、房地美,但另邊廂不少美國地區性銀行就因為貸款予樓房建造商、樓房發 展商,而出現龐大壞帳。周一晚(14日)有報道謂,有機出現破產的地區性銀行達300家。美儲局又可否救到這些銀行?就算有,相信美國的銀行界醫番都殘。 這可能就解釋了為何昨日港股不理A股之升而回跌。   從中而言,環球資金未必再如以前般熱衷於流入美國,而會流向美國以外的市場。但短期言又會對美國以外市場有些壓力。美元發行多了,油價、金價及外幣都應有較好表現。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17 09:53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棄債從股? 2008年07月17日(星期四)   今時拿債券,杰撻撻,拿股票,跌到暈。從中長線言,棄債從股,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前曾在大摩任職經濟分析員的謝國忠,在今年7月7日《財經》雙周刊有文謂︰「撤出美元債市」。部分文如下︰ 謝國忠︰全球步入滯脹   持有債券可能是最糟糕的投資策略了。私人投資者已經逃離債市,央行還在支持著債券市場,是該它們撤離的時候了。中國應該搶佔先機,先走一步。   市場曾經預期美聯儲將在2009年中以前加息四次,一度使得美元堅挺、油價趨穩、全球收益率曲線走平。如果上述反通脹措施果真被採納,這對債券市場是個好兆頭。但我認為,這一幕不會出現。   現在的問題是,提高利率將引發深度經濟衰退,中央銀行雖然希望降低通脹,但並沒有準備好以深度衰退為代價。央行打擊通脹的嚴厲措辭旨在壓低油價,緩解通脹壓力,減少提高利率的必要性。   信貸與房產泡沫的破裂給經濟增長帶來壓力。IMF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放緩1個百分點,降至3.7%;通貨膨脹率將上漲1個百分點,升至5.5%,明顯高於前者。這一差距將在2009年進一步擴大。看起來,全球輿論都已經普遍認為,世界經濟正在步入滯脹,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當資產泡沫破滅,資金會流向大宗商品市場。但是,商品泡沫可能比資產泡沫更糟。資產泡沫是通過財富效應推動增長,同時引發通脹;商品泡沫卻是推高生產成本,抑制經濟增長,並引發通脹。   只有當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後,商品泡沫才會平息,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過去20年,各國央行一直扮演「好好先生」角色。由於全球化和諸如俄羅斯、東歐國家能源需求的大幅減弱,物價疲軟,這使得央行可以大量印刷鈔票,卻毋須擔心通貨膨脹。   我(編按︰謝國忠)之所以認為全球進入滯脹時代,正是由於以上兩點:中央銀行家喜歡受到矚目和愛戴;投機者控制了大量「別人的錢」。   基於我對今日央行行長們的判斷,我認為,他們的反通脹措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們仍舊相信,通過巧妙的姿態能夠嚇跑原油投機者,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然而,這些所謂「巧妙的姿態」撞上了一道牆,即控制大量他人財富的投機者。他們認為央行只不過是虛張聲勢,於是進一步推高油價。   滯脹是投資者在2008年和2009年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投資者應該謹慎思考資產的當前價格,以及它們在滯脹環境下的定價。目前,債券市場是我見到的最糟糕的被錯誤定價的市場。盡管2008年處於熊市,債券市場總體上仍然被高估。這對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中央銀行(中國、日本、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來說是個最大的風險。它們怎麼才能避開這個危險的市場呢?   全球央行是美國國債的主要買家,但它們是被動的買入者。各國央行的資金來源於貿易盈餘和資本流入,二者均受美國貨幣政策影響。當美聯儲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時,各國央行都會有源源不斷的美元流入,為了避免貨幣升值,只能被迫增加外匯儲備。而為了流動性和安全性考慮,它們通常選擇購買美國國債。從這個角度講,美國國債定價可能並不合理,沒有反映經濟基本面。   當各國央行拋售債券後,它們的投資應該轉向哪兒呢?它們的資金如此龐大,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股票市場。現在,全球經濟下滑,利率處於上升通道,股市處於艱難時期。但隨著時間流逝,市場將在當前水平受到支持。如果央行在未來12個月內入市,短期而言會有部分損失,但長期則會獲利。進一步來說,考慮到它們的資金規模如此之大,它們也不能等到市場好轉時買進,否則龐大的資金量將推高股價,在高位買進的股票將導致它們遭受損失。   股票在滯脹時期可能表現不佳。但股票的價值不會像債券一樣隨著通脹而出現縮水。作為資產的股票是可以保值的,但作為負債的債券,實際價值會因為通脹而減少。只要滯脹結束,全球股市必將表現良好,重返高位。20世紀80年代的牛市,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惠於70年代滯脹時期的股價低估。   如果中央銀行決定由債市轉向股市,最好的辦法可能是通過指數基金或代理人買進股指。長期而言,指數基金表現遠好於主動交易型基金,後者在選股、換股上花費了太多交易成本,卻沒有實現相應的增值。中央銀行是政府機構,對宏觀趨勢走向的了解遠遠多於普通投資家庭,運用這一優勢可以選擇合適的行業指數。 現時未宜大幅加息   筆者跟謝國忠的看法,有些不同。   1.美儲局目前一定要救經濟,因為經濟救不了,即是會可能有深度衰退,那些通脹不用理也不會脹。如果今時美儲局醫通脹,就起碼要加息2厘至3厘,會大幅收緊銀根,會重蹈1930年代,誘發經濟大蕭條的覆轍。   2.筆者亦認為在3、5年後,當目前的經濟難關熬過去後,假如伯南克仍在任,他極可能會加息2、3厘,那時今時的債券息就會相對低很多,可能會誘發出頗龐大的棄債從股行為。不過,筆者不贊成買入指數基金,因為其中會有個死穴。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18 10:22 編輯 ]


Share this:

TOP

經濟與投資 : 金融中心的籌碼 2008年07月21日(星期一) 金融中心一如賭場,同樣需要籌碼。賭場內用的是泥碼,賭客之所以肯來賭,是因為贏了錢後,可以將泥碼兌換成賭客所需要的貨幣,帶幣離場。金融中心的籌碼又是甚麼,要具備甚麼的特色? 如賭場的泥碼一樣,要具百分百的可兌換性,另方面要不易讓人偽造,跟著是要有一定的儲備數量,以免被人「煲起」時,不夠錢去找數。 歷史上,有過不少金融中心、商業中心。中國唐朝時的長安,四方商旅雲集,商賈都是腰纏萬貫。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是金融商業中心,要不然馬可波羅也不是自這裏 出發去中國,亦沒有那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其他如西班牙馬德里、荷蘭安普特,都曾是數世紀前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他們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因為一度為這些金 融中心的血液(貨幣),已淪為非主流貨幣,不為四方商賈所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鎊是環球通行貨幣,故倫敦是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但之後,隨著英殖民帝國的沒落,英鎊地位也下滑,一個最明顯例子是香港雖然在83年時為英殖民地,但在該年,港元就跟美元掛勾,真是「衰」起上來,「阿媽」都唔要。 濫印美元 自貶身價 看到這些轉變,我們當認識到,要做金融中心,一定要有個強而有力的貨幣去作這個中心的籌碼才可。 自50至80年代,美元確是環球貨幣,但十分可惜,美國政府就是憑此而不好好地鞏固這個環球貨幣地位,反之而濫印美元,自貶身價。 前法國總統戴高樂在60年代便察覺到美國政府的「不長進」,當時便將賺的美鈔,按當時美國法例,用35美元便換回一盎斯黃金,一直換到美國政府床頭金貴, 便發蠻地於1972年取消美元與黃金的掛勾,而亦是因此促成了歐洲為求自保,以免人民的血汗在出口貨品予美國時,只收回日益貶值的美元,而於1992年推 出了歐元。 政治家百年定功過 當時沒有多少人看好歐元,以為他會跟公元800年時的神聖聯盟(Holy Alliance,當時法國國王查理曼,欲成歐洲聯盟,去抗外敵),不旋踵便瓦解。16年下來,歐元經過起落,腳步愈站愈穩,原因是當年的歐盟、歐元主催 者,都是有遠見的政治家,他們跟政客的最大分別是,政治家功過會以百年來評定,政客功過是會以民調的時間表來評定。要不是當時的歐盟主催者頂著批評,弄出 隻歐元來時,今日全世界都會被美元牽著鼻子走。有這教訓,香港金融中心的倡議者就不能不考慮,應用甚麼貨幣來作籌碼。 續用掛勾美元來作籌碼成不成?可以,但由於美元在未來10年都應在弱勢反覆,極有可能美元就此便光輝不再,故無論是否香港要作為金融中心,港府其實也要考慮是否永遠跟美元掛勾? 港元可跟三大貨幣掛勾 港元亦不宜跟人民幣掛勾,這樣一來港元便等同人民幣而矣。但如我們考慮到中國在2035年的經濟體系已可能以總體計,全球居首時,又不能不考慮跟人民幣要有些關係。 歐盟在成立之初,其經濟體系與市場規模,已可與美國匹敵,故只要歐盟不解體,歐元在未來數十年都有其世界的一席位。 如以未來十多年以至數十年的貨幣趨勢看,港元如作為金融中心,是可以考慮以人民幣、美元和歐元掛勾,比重如何,可以由專家決定,如果要省回這筆專家費,就美元、歐元各佔33%,人民幣佔34%便是。 貨幣作三分,也有其一定的理性,美元價跌,石油價升,可以有歐元來作對沖;副食品價升,可以有人民幣來作對沖,對遏抑通脹升幅有一定幫助。有謂研究說明新加坡讓貨幣升值,對遏抑通脹成效不彰,這研究是否為時過短,又或者這研究是否想說明,輸入通脹的理論是不存在的? 美歐元互補 港匯更穩 港元光跟美元掛勾,可以會出現個港府或應付不來之局,當美元有大幅下滑危機時,外國投資者自然會沽股,沽港元撤離港市場,但如港元有美元和歐元在同一籃子 時,美元下滑會有歐元補底,使到港元就如塊搖搖板,歐元跟美元會相互抵銷其升跌,而餘下來的人民幣組成,只要人民幣幣值保持下來,港元匯價亦可以相對平 穩。 當未來世界是走向一體化時,香港要作為個金融中心,是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貨幣組成,只有當籌碼有效兌換時,不虞有被人衝擊時,這個金融中心才可有望成功的。 今周市道應是靠穩為主,美股是因為被禁無貨沽空,才可以有較大升幅,港股是不可能跟足美股之升的。反之阿爺鬆綁,才可以使港股有更好表現。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22 09:40 編輯 ]


Share this:

TOP

另類直通車 2008年07月22日(星期二) 昨傳中國投資公司(中投),會入股匯豐(00005),大笨象立彈4%,港股亦升658點,成交達696億。市場看好中投此舉?   若成事,筆者會當是另類港股直通車視之。去年8月17日,有傳中國會准許內地投資者來港買股,港股立彈,至三萬二始回跌。有人視這個港股直通車是開玩笑,到溫家寶於去年11月初叫停港股直通車時,更有認為港股直通車已被拆軌。又怎看這個港股直通車?   未提出港股直通車前,是否沒有內地資金來港,買賣股票?當然不是,你叫這些靜雞雞來買賣港股的資金是「地鐵」、「潛水艇」幫都可以。1997年10 月,朱鎔基來港主持世界銀行會議時,就曾召集了紅籌、中資頂爺一堂,通知他們要將各自存港的「小金庫」,調回北京。當時中資各老總曾想派代表上京,希望講 得掂,可將小金庫留港。結果不成,中資抽資。自然造就了外資大鱷趁你病(缺水)要你命的衝港股、衝港匯行動。如果當時這些中資小金庫仍在港時,相信會上演 另套民族情誼抗外強的保港衛產大戰。不過歷史就是這樣,有其巧合性和必然性。   自2004年起,不少國企陸續來港上市,各路鄉里資金又再埋堆,自己人要捧自己人的場嘛?那時中央亦暗開綠燈,有哪一隻國企IPO招股不是全部勁超額 完成招股任務,其中有多少資金是北水南調?只知很多。這些錢那用靠港股直通車來?重溫這段歷史,只是說明一直以來,是有「車」,有「船」,載水南來。   要提出港股直通車,只是欲讓北水有規範,有跡可尋地南來,港股直通車,跟之前的「地鐵」、「潛水艇」是互不干擾的。以前資金之所以要坐「地鐵」,坐 「潛水艇」來,是因為這些資金是不適宜坐「港股直通車」,這樣高調公開地來的。可以說「港股直通車」是另類水源,跟1997年的小金庫,2004年後的 「北水南來」,其發車點與水源都不一樣。   中央要有港股直通車構想,一個可能原因是內地居民的資金,最終一定要走出去,一如美資、日資都會走出去投資一樣,不然就會塘水滾塘魚,自己人賺自己 人。2007年8月,港股直通車要被叫停,是因為由當時至今時的環球金融市場確是很糟糕,如果中央不是當時叫停,你道中國的投資者是否會陷入了八級金融地 震的險境;當時叫停,是保存中國投資者的資金和實力,起碼今時才放出去投資,可以買平三至五成。   當然,中央亦會考慮資金是不可以隨意自由行的,透過QDII,透過原先設計的透過銀行的封閉系統作鴨仔團式的投資買賣,是不會有人民幣大量流出之虞。 但今時中央又要辦奧運,又要顧四川重建,這些事倒不如先交予中投去做好了。事實上在數周前,有消息謂中投可以用2,000億投資於境外市場,如今謂會投資 於匯豐,也可能是體現直通車有多種形式,而且也不一定是港股直通車,應是環球金融市場直通車而已! 許沂光料見底回升   在這個中資可以再流入境外市場的前提下,許沂光兄給了大家個大小雙底的喜訊,今日的《許沂光投資通訊》有如下寫道︰   「以形態分析,恒指可能形成大/小雙底的見底形態,上升目標分別為23730及32200,見附圖。   至於港股短期走勢分析及投資策略,請參考《許沂光投資通訊》周刊及《期指日報》的評論。」 大市前景審慎樂觀   筆者暫不敢這麼樂觀,由於人心未穩大家仍是見步行步為宜,但總的來說,大市應較數月前可以較樂觀。在上周六的本報出版《iMONEY》內,筆者有如下看法︰   在現時市況買輪,採取上Put下Call的策略,最好不過。   縱使近日環球股市回升,市場仍存有一點不穩定因素,它們便是油價和次按了。紐約期油結算在即,大戶紛紛平倉下會使油價波動,環球股市相信也會受到波及,過了結算,環球股市才能回歸平靜;另一方面,花旗和美銀等美國金融機構即將公布業績,其好壞對後市也有一定影響。   筆者覺得油價未來再暴升機會不大。近期大戶以美國及伊朗有機開戰為藉口推高油價,但兩國各有所慮,不會貿然開戰,尤其是美國,其經濟不可能抵擋高油價。官員們雖揚言要發展再生能源,抵銷高油價影響,要成事相信卻要等幾年。美伊未來會否開戰就天曉得,惟一定不會是明天。   次按風暴雖令不少銀行受波及,但當中仍有部分表現出眾。更重要的是,華府近期限制大戶沽空金融股,當「空軍」們全部舉手投降時,試問金融股如何再挫?   而隨著花旗在周五(18日)晚公布次季業績,有關金融機構的壞消息相信已出得七七八八。若然恒指下周(編按︰即本周)回調至21000點左右,便是入 Call的好時機;去年股市升得久,今年以來港股在低位徘徊,恒指PE跌至12倍,我們身處壞日子已經太久,是時候完結了。   至於上Put下Call的Range(水平),則介乎21000至24000點之間,即使恒指重上24000點,閣下入Put時亦不宜太博。正如早前 所述,阿爺不會對企業的盈利前景坐視不理,出手扶持的可能性仍在。相比之前數月,今次的反彈有較多實在的原因支持,有機上試25000至26000點,當 然這不會是一星期內的事。   能上到26000,已是近三成的升幅,夫復何求。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23 09:48 編輯 ]


Share this:

TOP

買指數基金? 2008年07月24日(星期四)   7月17日,筆者「棄債從股」文中,有如下一段︰   「筆者亦認為在3、5年後,當目前的經濟難關熬過去後,假如伯南克仍在任,他極可能會加息2、3厘,那時今時的債券息就會相對低很多,可能會誘發出頗龐大的棄債從股行為。不過,筆者不贊成買入指數基金,因為其中會有個死穴,明天續。」   本來是要在18日續的,但因為當時另有其他題目寫,變成續不了。有黃讀者來問何時續,今日再續。 央行注資未誘發通脹   今時美國通脹熾熱,理應加息。不過今時因為美國經濟弱過藥煲,又怎能加息?不單不能加息,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均要大手向市場注資,使到市場資金大增。按 一般經濟理論,尤其是按貨幣供應學派佛利民的理論,這將會引致通脹大升。這個學派一直認為,通脹是貨幣過多的問題。筆者也同意,貨幣供應不斷,最終定會引 來通脹。請留意,筆者是指「最終」,不是現在。   每一個理論,都要有個過程才會使理論成真,就算簡單如︰割斷動脈,失血過多,人必死。就算緊急如此,但如一割斷動脈後,立有經驗醫護人員止血、治療, 並立時輸血,此傷者會不會必死,相信機會細了。除非這位傷者另患上血友病,會流血不止。所以一個看似很必然的理論,之所以會出亂子,是因為因素是在變化 的。   為甚麼筆者認為無論央行今時怎樣大手注資也不會立時誘發通脹?首先要問一問,為甚麼今時央行要大幅注資?   是因為金融銀行界有大量壞帳、撇帳,不少投資者的財富被蒸發。這好比是水塘內的水,被漏了,揮發了一半,央行今時注入的水(資金),還遠遠未及已失去的水量,這水塘又何來水滿瀉(通脹)之憂?   今時央行所注入的資金,只是來濟燃眉之急。這些資金是不易被挪去作無謂的揮霍,投資,因為今時一眾被注資的銀行,收到錢後便是去還債,去應付銀行季結時的充足資本比率之用,是要來看門口。   到甚麼時候,這些央行所注入的大量資金會產生通脹壓力?又以水塘為例,水再不漏,自身水源又再流入水塘,此時仍不抽走之前所注入之水,則水塘便會有滿瀉可能,即是通脹了。   今時美國金融界的撇帳(漏水)撇了一年應已撇完,然後再用多一年至兩年來重建其資本和儲備,才可以讓銀行再有借貸能力,才會真正出現資金充斥市場。屆 時如消費者的信貸和消費意慾又上漲時,又如當時油價又不是太高時,則高通脹將會來臨。那時央行應要按通脹率而來加息。以目前情勢看,2、3年後應要加2至 3厘息才可。   如屆時要加2至3厘息,則今時只約4厘息的十年期債券是否會有頗龐大的沽售壓力?筆者估計市場是會先央行之加息而自己加者,圖一至三可作解釋。   6月24日是美儲局最近一次議息會,會前市場估會不會加息,當時油價亦在上升中,故整條孳息曲率均見高於兩個月前(即4月23日的)。   會後,美儲局沒有加息,但市場仍估美儲局在三個月後會加息,故將7月7日的孳息曲率跟4月23日的孳息曲率對比,見到短息是升了,但30年的長債息則是相同這說明當時市場是不太怕30年後的通脹。不過當時報章頭條均是謂通脹來臨,是否矛盾? 資金轉買「兩房」債券   到今日,油價已回下至127美元桶,理論上市場應對通脹壓力感到紓緩。不過今時整條孳息曲率都向上移了,跟6月23日時的差不多,原因是不少資金沽了 美國政府債券而跑去了買房利美、房地美的債券,亦有些資金是沽了債券而去買股或期貨倉,才使到整條美國政府債券的孳息曲率都上升。因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 債券都有美國政府擔保,而其利息收益較美國政府債券多四分之三厘,風險一樣時,自然會揀較高息的來買。   到此還未談為甚麼指數基金不宜買,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25 09:39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指數基金的死穴 2008年07月25日(星期五)   有介紹基金投資的,很多時會介紹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是反映一地的指數,即是大市走向,故一定不會跑輸大市。不過這是否最能為你帶來好回報?不一定。   一般言,買指數基金是好的,因為能晉身為指數成分股,一定是該股本身有一定規模,盈利亦穩定。如果連年都蝕,夕陽行業都不會被選為成分股,亦因此買指數基金即是買指數成分股。而指數成分股又基本上是好股,故投資回報便有保障,亦基本上會好,然世界是會變的。 成分股比重 中資股逾半   以恒指為例,今時約有一半組成股份是中資股。假如阿爺一直宏調,請問恒指是否會變成單蹄馬,會跑輸其他市場?那時投資者是否應該考慮不買盈富基金 (02800),而光只買盈富基金成分股減中資成分股的變相港股指數基金?大家看看附刊的恒指成分股,就知道如阿爺宏調力度加大時,就應該自己識執生。是 否仍買百分百的盈富基金或恒指指數基金,還是要轉轉膊,只買港股部分的成分股。   如你認同這個應執生的措施是合理的話,則歐美市場的指數基金又如何?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經濟體系。在歐美,肯定是金融服務業為主,這是十分合理的。在1950年代,道指成分股中有RCA,是家賣唱片和收音機之類的電 子產品公司。當時當然沒有微軟、英特爾這類公司,因為這是另個電子時代的產物。在當時,美國農業仍佔美國經濟大塊,故當時亦有家賣農機的公司叫聯合收割機 公司,是道指成分股。到如今,這兩家公司均因美國經濟轉型,而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搞到今時美國經濟滿目瘡痍的金融類股。   這類歐美金融類股在兩三年後,能否復元?到能復元時,又如遇上當時美國真要加息來壓通脹,美國的金融股會怎樣了,若受到遏抑,則歐美的指數基金又將怎樣了?   這或許是筆者的多慮,但請大家評評,此慮也是否有一定理由?要現在估兩、三年後事,要估準是不易。筆者只能提出個考慮方向,大家一齊共同去監察便是。 知指數組合 免投資損手   那麼又是否所有指數基金都無可為?又不是。   指數基金既是反映一地經濟,則巴西的指數基金又將反映甚麼?   巴西是個發展中國家,農產品、資源產品佔其指數的比重應較多,而金融股類的比重應不如歐美市場指數基金那樣,佔這麼大塊。換言之,兩三年後,美國市場 縱加息,其對巴西金融業的影響,又或是對巴西指數基金的影響應不會那麼多,此即投資在巴西的指數基金將可避去了像歐美市場的指數基金的死穴。   俄羅斯、拉丁美洲、越南、印尼等市場的指數基金亦跟巴西一樣,是以農、礦、製造業的組成為主,故亦會跟歐美市場的指數基金不一樣。   大家在餐牌上,可以看到有「主食」一項。主食在中國是指飯麵,在歐美是指薯仔薯蓉。大家都是叫指數基金,但由於大家經濟體系不同,其指數基金所代表的股份組成便有不同,故只要大家正其名,具體地認識一下不同市場指數的組成,就不會買橙變買桔,使己有損失。   另在7月18日,筆者亦有如下尾巴未續︰   所以要做金融中心,首先要識得賊公的計謀,一如賭場有個「賭聖」、「千王」之類的人坐鎮,以防有人來踢盤,而不是光叫公關部去不得罪本應趕走的「打 劫」性賭客,才可以保障賭場(金融中心)運作無阻,才可以使賭場(金融中心)按原本訂定的條款去大家公平地賭。今次美證監的干預兼去拉賊(不是拉外來之 賊,是拉家賊),就是個好例子。這說明要做金融中心,就一定要在應干預時干預,要趕賊時便趕賊。   至於另一個條件,明天續。   這個尾巴在今周一已續了,就是講我們的港幣,大家可參考,討論。


Share this:

TOP

為甚麼會輸錢 2008年07月28日(星期一)   有位做基金的朋友,郭才,他近日有個客戶講座,其中有些論點對大家應有用,故做個文抄文,他的講題是:為甚麼會輸錢?   對投資者言,這是個很少問的問題,投資者通常會問,點去贏錢。筆者想問各位,明天有六合彩金多寶,各位要怎樣才贏到這個金多寶?要有3個條件。   1.起碼有5元去投注;   2.要在截止投注前投注;   3.要揀6個中獎號碼。 在不恰當時間買賣股   要在股市贏錢跟中六合彩一樣,都要有這3個先決條件,不過很多股民會專注第3個條件,邊隻會升(即邊6個字會中),而少去關注何時去買股,結果很多股民不是輸在揀錯股,而是輸在在不恰當的時間買了股或放了股,結果會出現:   1.高炒-低沽;   2.低炒-更低沽;   3.低沽-高炒;   4.更低沽-更高炒。   匯豐(00005)、港交所(00388)、中石油(00857)、中移動(00941)、國壽(02628)……都是好股,但不少股民都曾在這些好 股上輸過錢,原因是在不合適時買了或沽了,就以匯豐為例,如在去年9月之前(圖一A位)買了匯豐,至今未有大輸贏,但如是在去年10月(圖一B位)才見高 追入,就會有較大損失,但如是在今年1、2月間買了匯豐(圖一C位))則今時會有可觀盈利。 要見家鄉 不在乎長炒   看圖二,大家又知,在2000年的高位買了匯豐,就算經歷過2000年的科網爆破潮,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和2002/2003的香港沙氏事 件,只要持貨至今,仍可賺近倍。當然,不少投資者是沒有那個耐性,會由2000年炒貨至2004年,只捱過那3年的低迷期(圖二A位)。這裏又掀起另一個 問題,是否長期持有便實賺?圖三可以讓大家自己尋出答案,長炒,要長炒多久,才可見家鄉?   能否見家鄉,不在乎炒股炒多長久,而在於該股有否被長炒,以至被炒的價值,這好比是大家坐船時遇上災難,不是轉坐上任何一隻救生艇都可以被救生,必要看該救生艇是否可禦風浪,可航抵岸。在股票言,是其盈利能力,盈利力足,長炒無妨;盈利力不足,短炒也可有損失。   郭才和他的夥伴相信:時間決定價位,成功的投資策略必定要在適當時間作買賣,即是Timing Market時機交易。   他們亦認為投資者投資失利,是因為不認識,有誤解:   過去多年,千億元的投資工業建基於:  A. 半真理   例如:   i. 短期投資相對長期投資是較高風險   ii. 高風險等如高回報   iii. 低風險等如低回報   iv. 高波幅是高風險和危險  B. 錯誤解讀   市場連跌3日不代表大方向是向下的。相反,市場連升3日不代表大方向是向上。  C. 錯誤經濟數據(Flawed Data)   一個經濟數據的變化,不代表整個經濟在轉變。  D. 不真實的期望及預期大多數一流及二流分析員只會單方向預測  E. 不合理矛盾長期投資是安全  F. 短期投資是高風險及危險  G. 長期持有是必贏的策略  ˙如果投資者是根據以上的投資哲學作投資,賺不到錢是理所當然。  ˙因此,利用這些投資策略來管理財富加上死板思想來分析投資市場,我相信已經過時。  ˙他及一小撮人相信傳統的財富管理方法和信念是有重大的錯誤。  ˙長期持有變成長期希望。 沒有短期上升 就沒有長期上升   上周,港股曾連升多天,如認為這是市跌完時,又來個600多點的大跌。至於長期持有是否必贏,除了圖三外,在邏輯理論上,也是否應認識到,沒有短期的 上升,或者起碼是短期上升多於短期下跌時,就沒有長期的上升。因此,短期上升和長期上升又是否不是處於對立面,而是處於相輔面?投資者如拿不準短炒,則任 何長炒可回見家鄉之想也永遠只是想想而矣!   今日文章提出不少問題供大家思考,不想清想楚,投資者或還會有更多可以避免的投資錯誤,明天再談。


Share this:

TOP

認識市場(一) 2008年07月29日(星期二) 昨文提出投資者投資失利,有時是對市場不認識,有誤解。在這一兩年中,似乎特別應驗。且舉例以說明︰   A︰半真理   以前投資教條都謂,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因此投資者為減低風險,寧可接受有較低回報的債券。結果?   弄到全球金融市場滿城風雨的,就是次按債券,將會使投資者頭痛,會是Perpetual Bond或其同類。一般認為債券,是很穩陣的投資工具,一定可收回本息。不過歷史上就有欺世盜名之說,叫文靜的女士、叫剛勇的男士,未必一定是馴如白兔, 勇若雄獅,同樣債券也是一樣。 細看條文免被迷惑   本來,以房地產作債券的抵押品,是可以十分穩健的,因為起碼有磚頭持手,但今時美國房屋這塊磚頭是燙手的。之所以會燙手,是因為這類次按債券的組成有 問題,不像十數年前全以優質按揭來作抵押品,而是摻入了20%的次級按揭來作抵押品。這個20%的老鼠屎,搞「」了一煲粥,使到另外的80%也無了價值或 大打折扣。結果是本來以為可以長持的債券,變成「牆渣」。這不是債券本身出問題,而是推出這些債券的機構有問題。推銷這些債券的人沒有說清楚,買入這些債 券的人沒有問清楚,想清楚,看清楚條文。不要謂條文字細,誰會看完,今時今日,這種想當然的投資取態是要不得的,不清楚就千萬不要買。   在未來兩三年,那些買了Perpetual Bond的投資者,可能要面對無息收甚至血本無歸。因為這個所謂Bond,債券者,根本不可以叫債券,只可叫優先股,那麼為甚麼又叫Bond債券?債券的 定義是有息收,本金亦可收回,但如發行機構破產,則可能無息又蝕本。Perpetual一字,據麥美倫出版社的字典解釋,是︰無休止的,頻繁的,故 Perpetual Bond是個無贖回年期的債券,只有當發行機構想贖回時,才會被贖回。不然投資者可以持債百年也不能有拿回本金的機會,理論上,如果一直有高利息收,有又 甚麼問題?收息收到無休止,不也是收息投資者之所欲?   對不起,機構之所以發行Perpetual Bond,而不是其他的債,是因為這些Perpetual Bond是等同優先股。如碰上發行機構破產,其攤分資產的優次序往往僅在股票之先,而在所有債券之末,而更重要的,是有些Perpetual Bond的條文是指投資者可以無休止地持「債」,但如遇上發行機構無能力派息,則這些不被派之息也可以日後不獲補派。這就好比是排隊輪米,過了期便冇米 派,一如股票可以冇息派一樣。   為甚麼會發行Perpetual Bond?因為不少歐美機構,尤其是金融機構,要增資本才可度過今時的信貸緊縮難關。發行債券已爆燈,發行股票又沒人要,便只好推出這個「披上債券外衣的 股票」,以圖攬多些資本來周轉。先聲明,筆者完全沒有持有這類Perpetual Bond,但知道有些好高息的投資者有買,亦有不少銀行仍在推銷,假如講得清楚,你情我願。是沒有問題的,但如講得唔清唔楚,就不應該。   筆者可以肯定,隨著所謂的新金融產品面世,日後一定有不少不是買外幣的買外幣投資項目,不是買樓的買樓投資項目,不是買農產品、資深產品的買農產品、 資源產品投資項目。發行者會利用投資者的識D唔識D,而吸引他們買了債券,以為穩健,實質有機會蝕到渣都冇。為甚麼會這樣?一句話︰金錢會令人目眩。   不過你可以反問,投資者肯買債券,不也是想不被金錢目眩?不錯,可惜當大家欲在債券中尋求高回報,就正是目眩之因。 一知半解容易損手   債券息低,是不少投資者所不欲的,因此產品設計者就會推出些較一般債券息高,又跟一般債券差不多穩陣者的產品出來。息高與穩陣,本身是個矛盾,一如吃 飯可以不用付錢,這個應是救濟飯。但不要忘記,之所以有救濟飯給你吃,是因為家破人亡,「飯錢」代價怎會細呢?投資者往往為貪一厘或幾厘息之多,而忘記了 「差不多穩陣」是可以差很多的穩陣。   那麼要很低很低息的債券,又是否一定穩陣?又不一定,回報跟風險,在以前是可以劃上等號,但今時是不一定可以劃上等號的。總之一句,投資場上,最使投 資者輸大錢的,是「半真理」,投資者完全不識,他不一定會投資,但當投資者知一些,又不是全知曉時,就如家中17歲的女孩,你說危險不危險?   投資者怎辦好?一就是不投資,這似乎不可以。另外就是要充實自己,學多些,知多些,才不會做羊太。君不見電視上證監會廣告中的羊太,不也是醒目多了?原因一個,問與思。   幾千年前,孔夫子講過︰   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   今時加多句,學而不問,是呆。要怎問,不妨假設萬千種情況,然後問推銷者︰在A情況,我可以怎拿回我的本,在B情況,我又可以怎拿回我的本,在C情況……。總之一句,不要血本無歸,因為你的本是由你的血汗而來的。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31 10:21 編輯 ]


Share this:

TOP

認識市場(二) 2008年07月30日(星期三) 昨文談了風險與回報,未必可以拉上等號。今天且談談「誤解」。這可以分三方面︰   錯誤解讀走勢;   錯誤經濟數據;   不真實的預期。 測市須明白大趨勢   這陣子,當市場連升三天或連跌三天後,投資者就會預期之後數天,大市會續升或續跌。結果是作這些預期的投資者會經常斷纜。大市走勢有短線和長線之分, 大家看圖一A點,是跌還是升?短線是跌,長線是升。跌是跌了5、6年,但之後的升是由約1949年升至約1964年的B位,總共升了15年。   假如在A位時,投資者是45歲,持股長持15年不放,到1964年時剛好是60歲退休。食正個15年的上升大浪,退休金應該很可觀。   假如在B位處不及時套現,繼續長持,則十分對不起,由1964至1984的20年期間,都基本上是個跌市。即是謂在60歲時的退休金以為很富有,但財富如人變老一樣,愈老愈縮,能不心寒?   因此,要不誤解大市走勢,先要明白大趨勢。冬天時,有幾天和暖是異數,因為翻北風才正常。今時市道大趨勢又如何?不用問專家,問自己幾個問題︰   1.為甚麼今時環球股市跌?   答︰ 美國次按、中國宏調、油價上升、香港則加個Accumulator。   2.這些不利因素何時可除?   答︰ 美國次按,三、五、七年;中國宏調,一、兩、三年;油價上升三、四、五年;香港Accumulator,今年11月或之後可望甩難。   3. 綜合以上各個甩難時間,股市最快可以幾時好?   答︰ 起碼要一至三年,以至要五年。   4.咁悲觀?   答︰ 是否要悲觀,不在於閣下是否樂觀或悲觀,而是實情如何。Accumulator最快年尾甩難,希望阿爺在奧運後在宏調上抬一抬手,石油價能否保持在130 元桶下,大家靠估。美國房地產和經濟,能三年內轉好,就大家謝天謝地。有了這些對大形勢的看法,大家應不會為了兩三天的升市而太雀躍。 平常心看經濟數據   認識了大趨勢,可以對時好時壞的經濟數據,不會興奮也不會心淡。經濟不好,一如人生病,要一定時間療養,生息才可轉好。因此,投資者應在經濟下滑期,不為好經濟數據所惑,而在經濟上升期,不為差經濟數據所迷。   當然,好壞因素是會不斷變化,但又一定要個時間去演化。除非市場出現了突變,不然過往歷史或可以有個參考價值。圖一是道指扣除通脹後的走勢。假如歷史 可以為鑑,則至2001年道指處高位後,應會回落。又假如這次自D位回落是跟之前一次的B至C位回落,時間是相若的話,則這次自2001年的回落,是可以 到2020年才見底。當然,要不要這麼悲觀?甚麼樣的預期才是真實的預期?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7-31 10:25 編輯 ]


Share this:

TOP

認識市場(三) 2008年07月31日(星期四)   投資者對市場有不切實際的預期,原因之一是不識大勢,這個大勢是經濟循環之勢。   雖然有謂今時已沒有了經濟循環這碼事,因為在經濟環球一體化下,經濟循環已起變異,調整期已大為縮短或拉長,但實際上經濟循環所經歷的,是興衰,其中所涉及的是利息升跌,而利息又一定跟金融市場有關。到此,就有四個圖要讓大家看。   圖一是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投資者應在何階段買股?是第二期,還是第一期?這兩期都是可買股期,策略是逢跌便買。而第三期和第四期則是出貨期,策略是逢高便沽。今時港股、中國股、美股都肯定不是在第二期、第三期,但是在第四期還是第一期?   認真考眼光,不過有個圖二可讓大家看,是1973年股災的。 不少精明投資者在A位已走了貨,但到B位時就認為是造了雙底,更且已由1700點跌到 500點,已跌夠便入市,結果是破底而下,跌到150點才止。由1700至500點,是跌了約70%,由500點跌至150點亦是跌了約70%,估不到 吧。 慎防出現假突破   從走勢上言,今時恒指險惡程度較73年時不遑多讓,假如恒指跌穿今年3月及5月的低位(圖三),是屬於幾多底而破? 故此,今時十分樂觀的投資者,以為已見底的投資者,要十分小心,如見跌穿二萬點時,要十分小心。當然,筆者亦不排除淡友會來個假突破的。   筆者有這個顧慮,是因一個經濟學界認為有重要意義的康狄夫60年循環周期(圖四),在近年亦是到個轉折期。理論上此周期在2000年便到底,但周期 延長多十年八年是可以的,此即︰是2008年還是2010年,還是2012年,還是2020年才見底?考起。明天續,怎知見底之象。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8-1 09:19 編輯 ]


Share this:

TOP

認識市場(四) 2008年08月01日(星期五)   昨天談到商業周期,它究竟會怎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商業運作和金融市場?   近日股市跌,商品(如石油)價升、利率又升(歐洲、澳洲加息)、通脹升,工人要罷工來爭取加薪,這些都是跟商業周期有關。   圖一最底的綠色線是經濟周期,最高的紅色線是股市表現。股市一般走在經濟周期前6個月以至一年在經濟周期未見頂時,聰明錢(大戶)已開始察覺經濟將會差,會開始沽股票,故股市在經濟周期見頂前已開始下跌,近年美股便是這樣。港股本來在2007年3月已回落,但到8月因有港股直通車而被炒高,要到11月才回落。   股市自高位回落時,即是經濟璀璨時,故大宗商品價會升(圖一藍色線),通脹便升,央行會加息,而打工仔會因通脹升、利率升而感到生活困苦,便只好罷工。大家知道這個情況,自然會明白︰恒指跌落二萬二,油價卻升逾140美元桶,通脹率升逾6%,工人罷工要求加薪,本是一家親,不是不相關的。   作為股市投資者,何時才知股市近底?   首先要見商品價格跌,(近日油價見回),通脹率增長見回下,利率回下時,便是股市見底時。商品價跌,通脹率及利率回下,是不一定會一齊出現,但當經濟續下滑時,商品價、通脹率及利率最終是會回下的。   現時油價是開始回下,應開始是股市見底之兆,除非之後油價又升穿之前頂。   圖二的商業周期與企業決策將商家的決策過程更具體化,投資者可以參考這個商家決策過程而去投資。要再強調一句,這個商業周期表現,是個普模,具體時間是會有出入的,千萬不要一本通書讀到老。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8-1 09:48 編輯 ]


Share this:

TOP

看數據 2008年08月04日(星期一) 今時投資,投資者一般都會講:看完數據,始作投資。這是個很英明,很理性的取態,是也不是。 先看看上周兩間公司的第二季業績公布,通用汽車宣布每股蝕11.21美元,而之前的市場預期是蝕2.6美元。美林證券公布每股蝕4.97美元,而市場預期是蝕1.91美元。投資者見到通用汽車、美林證券蝕多於預期,是否這兩家公司很差,要沽其股?大家又且看圖一和圖二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走勢,將會見到這兩家公司的股價跌得最多(指累計),是在上周公布業績前,而不是在公布業績後,為甚麼? 當投資者認為美林及通用汽車的虧損多於預期是很差很差時,其實是有了個假設,那些分析,那些市場預期是很精確、很對勁,但如果這些市場預期都是由二流分析員所作出時,投資者又會作甚麼反應?是預期離譜,不切實際,還是實際離譜,不切預期? 二流分析員考慮不全 提出二流分析員這觀點者,不是筆者,而是CNBC的評論員,他指出在今時各證券分析行都縮皮裁員下,那些年薪逾百萬美元的一流分析員都被辭退,剩下來的只是些年薪二、三十萬美元的「二打六」,他們一就是少了識見,故考慮不全,又或是少了人脈關係,致查找不足。 CNBC評論員這個觀點也不是光以「錢」評人者,美林與通用汽車均是美股的大藍籌,一般言,這些大藍籌都是會出現Over Research,分析過多,監控過多者,亦因此分析結果應與現實相去不遠才對。今時估到與實際相去逾倍以至逾四倍,就應是分析上出現了問題。 前兩次的G7會已要求金融企業於6月的季結中,要作出較全面的撥備,投資者對這要求或信或疑,但無論怎樣,在這個時刻,估金融機構會蝕多些,會較估他們蝕少些,應會較接近實際,對美林的分析,也應否用這寧估蝕多好過估蝕少好? 至於通用汽車的虧損更應如是。一個月前,通用汽車已宣布會關閉沙灘車、四驅車的生產,而在3月前後,通用汽車已開始裁員,及關掉部分財務公司,這都涉及一次性的賠償、撇帳和支出。通用汽車在第二季蝕155億,其中有91億就是這類型的一次性支出,按理夠班數的分析員是應可以把這個也計算在內者,今次估測與實際相去這麼遠,可能是這些一次性支出未被算入去,若是則其他的經濟數據預測,又是否應拿來作標準去跟實際作對比?若否,則美林與通用汽車的業績就不是差於預期,而只是預期差而矣! 分析數據有時也要瞻前顧後,上周五公布非農業新增職位減少51,000個(見圖三),較市場預期的減7萬個為少,是好事,但失業率(見圖四)又較6月時升高了,到5.7%,是不好事,投資者怎看? 應關心青少年失業率 小布殊在上任之初曾謂要非農業新增職位,每月增20萬個,今時不增反減,以增20萬職位來對比,無論是減7萬個職位,還是減5萬個職位,是變成美國就業市場未能提供27萬個職位或25萬個職位,27萬與25萬的差距,是相去7.5%,而不是7萬與5萬的差距,相去28.5%,以這比例一比,所謂非農業職位減少(已不是增長)是較市場預期好,所以又是市場預期錯了。 失業率上升至5.7%又怎看?這個失業率是7月的,傳統上畢業學生或學生暑期工正投入市場,當市場職位增長不理想時,這批學生必然畢業便失業,故失業率升了,是合情合理,不一定是較6月時差了。反之,值得關注的,是無經驗的青少年其失業率一直是遠高於較大年紀而有經驗的工人,假如青少年失業率上升至逾20%以至逾30%,即是每3個或5個青少年便有一個失業時,這會否產生社會問題?青少年的消費又會否有較大幅的回下?投資者是否應較留心這個青少年失業率,多於關心整體的美國失業率? 股市日好日壞,已經十分難炒,如連經濟數據也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時,怎作賣買決定?明天續。


Share this:

TOP

IQ•EQ•AQ•RQ•QQ 2008年08月05日(星期二) 昨天會考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愁。成績好的不用說,成績不好的同學怎辦?他們的父母又怎辦?   首先同學不要自怨,父母也不要責備。除了部分很不長進的同學外,相信不少同學還是有自尊,想做好的。父母嚴加責備,可能會將子女推向放棄的極端。如果 以前父母沒有跟子女一起想想以下問題的話,就應趁今時和子女好好談一談,共同想一想,問個仔/或女(下同),不然就有性別歧視了。   1.重讀,重考如何?   2.是否對目前學科(即文法中學)沒多大興趣?(要留心,子女為逃避責備,通常謂沒興趣,要留心是子女真的沒興趣,還是未盡全力。)   3.是否對學其他技藝較有興趣?(又要留心,子女可能會找些他們平常玩耍的事項來作技藝。例如子女講有興趣打機,便要開導他們,打機不是技藝。要學好電腦,寫到程式,開發到遊戲軟件,才是技藝。)   4.如有,怎去學到這技藝。大家商量好後,父母告一天假(盡量,盡量啦!)陪子女去作這個安排或報名,以示支持。   子女成績不好,父母還要心平氣和,好似自己「肥佬了」,有冇搞錯?冇。   如果父母一早知個仔懶,而父母不對個仔早加鞭策,要否父母責任大過個仔!如果父母謂以前冇時間管,今時亦應冇時間鬧才對。如果以前的冇時間,是父母的疏忽,今時父母便要補鑊,是否要心平氣和?   就算父母有盡了責,如子女也盡了責去讀書,父母更應心平氣和。因為讀書求分數,只反映了同學的IQ(智商)。一個人是不要IQ爆棚才可以有前途的。科學家可以變成科學怪人是因為這類科學家有IQ,冇EQ,冇AQ,冇RQ,冇QQ。   EQ是情緒商數,是待人接物,社會交際之類,人不能合群,怎去做企業主管?   AQ是曾智華講的,叫逆境商數。話之你IQ天下無敵,難道一世人都會一帆風順?買了隻港交所(00388)之後股價跌到隻狗,自己又做埋狗?當然不能,這便要有個RQ。   RQ是反應商數,是筆者作的,不過中國人早有句話︰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又謂︰走得快,好世界,走得麼,冇鼻哥,指的就是要快,或起碼要適時反應。昨日 在新疆有疑似恐怖襲擊事件,本報《經濟通》在上午十二時半收市前共有三次報道︰11︰15、11︰31、12︰06,在開市後於2︰33還有多一次報道 (見右)。但市場在上午市是全無反應,到下午才跌多百多二百點。看來不少投資者,是RQ不足,如在上午收市前沽張期指,昨午4時才平倉,每張可執逾 5,000元。所以不要怨市靜冇機會搵食,要看投資者RQ能否支持投資者去執金而已! 從自己他人錯誤中學習   至於QQ,也是筆者作出來的,是自省商數。聖人會一日三省其身。投資者應從他人錯誤中學習(這個最不犯本),最少也應從自己錯誤中學習(故投資者輸一次勁,以至輸到幾近破產,也不是問題)只要能浪子回頭,自然金不換,而且可以東山再起。   有IQ,冇EQ,冇AQ,冇RQ,冇QQ,肯定炒股會輸清都未到天光,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8-7 09:52 編輯 ]


Share this:

TOP

執生 2008年08月07日(星期四) 八號風球下,如閣下尚在戶外,要留意甚麼?一句︰留意安全,執生。投資者在股市上也如是,要執生。 股海風浪大撈底要合時 股市,也叫股海,在風平浪靜時,海也可以淹死人,在風高浪急時,海更易淹死人。總之一句,海與股海,時刻都可以淹死人,出事時,無人能救到你,只能靠自 己。70年代一位美國聯邦儲備局長米勒,他謂︰金融市場是受四方八面的風所影響。換言之,投資者要自救,就要對四方八面的風有所醒覺。要到天文台(經濟學 家、分析員)告訴你,打風啦(市跌啦)!才知走避時,就會吃虧。當然,更吃虧的是,不少投資者在市跌時還有不切實際的憧憬,又或試圖撈底,結果是愈撈愈 低。 撈底不是錯,不辨時機,一跌便撈這便錯。昨日八號風球,在早上,橫風橫雨時,如有人想行街散心,是否拿苦來辛;但到昨午2時,天文台首次宣布,會在稍後期間會改掛三號風球時,大家才準備出街散心,是否才較安全? 股海沒有天文台,怎知到何時才由八號改為三號?一個重要觀察,是氣旋中心要漸遠去。昨午12時氣旋中心距港130浬,下午1時,氣旋中心距港140浬,已 可估計,八號波改三號是遲早事。不過應不在2時前,原因大家知,2時改三號,返工好還是不返工好?天文台實捱轟。政治正確,跟天氣正確,有時是要權衡的。 Accumulator阻港股回升 今時股海受四個風眼影響︰ 1. 香港Accumulator; 2. 美國次按; 3. 環球油貴; 4. 中國宏調。 幸好這四個風眼在近周開始見有離去或稍減弱之象。 一直都講香港Accumulator的受苦者要到今年11月後才可以開始甩難。這批受苦者手上有一大批貨,他們會逢高或打和便減持。因此,在今年11月之 後,除非大市坐火箭上升,一日升千點,在極短期內,各大股(Accumulator合約一般是大藍籌或大國企,很少會是三、四線股)均創出新高,才會使這 批Accumulator貨主惜貨,由博蝕少少,博和到轉為博賺。不然,就算客觀環境利股市,港股在11月後的回升,會是五步一「停」,十步一「擱」, 一直到Accumulator貨主沽清貨為止。 美國次按就較複雜得多,並可以有很多併發症,不易理妥。要理妥怕也要三、五、七年。 美國次按的主症是樓市泡沫,這個泡沫危機之所以前所未有之危,是因為美國金融界弄出了些沒有多少人能清楚的抵押債券及衍生產品。類似的阿茂整餅產品,曾於 98年便有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坐鎮的長期資本策略管理對沖基金,也因為產品太複雜,一出事上來,大家都不知怎去救,而致清盤。今時美政府和美儲局的對 策是狂注資,以免美國金融體系垮塌。「垮塌」一詞,並非靠嚇,按巴塞爾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來作衡量,美國不少銀行是可以出現資本充足比率不足,理論上是要關 門的。 美國政府及環球政府一定不願見這個情況出現,故一方面會努力向美國銀行注資本,一方面會打茅波,側側膊地去應付這個資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由於待救的銀行眾 多,相信只有大銀行才會被救,而一些較細的地方銀行怕也只好讓其倒閉(估計有700至800家)。為免產生社會恐慌,估計美國政府會將這些倒閉地區銀行接 管。三數年後美國極可能有全球最多的「國企」銀行,這個「國企」化又一定要靠印發大量美元才可。 金融業有難拖累美經濟 今時美國經濟已是靠金融、科技、服務業、內部消費來支持。當金融業有難時,當自己也資本不足時,能貸出去的款項應有限,會使到美國的商業、製造業拓展受到 掣肘。大企業尚可以向國外銀行借錢,但一般的中小企就可能求借無門,如要關門,又將引發個失業潮,美國人的消費怕要愈來愈縮。就算這個失業潮不如想像般嚴 重,由於銀行資金不足,亦將會收緊私人貸款。前晚,美國摩根士丹利已宣布會限制以樓房作抵押的私人信貸額(Home Equity Credit)。這個不是次按,而是中產者拿房屋去抵押貸款作私人消費用,就一如香港一些貸款廣告,叫業主拿層樓去借錢遊埠一樣。不過今時美國摩根士丹利 是不借,限借,不是多借。這是很必然的,磚頭有價銀行自然想你當磚頭,當磚頭無價時,銀行就不會自找麻煩。 可以預期,美國在未來數月以至數年,會出現樓價不斷跌,銀行不斷倒閉,工人不斷失業,消費不斷減,經濟不斷縮,那麼是否美國會不斷跌?這點及環球油貴與中國宏調問題,明天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8-11 10:31 編輯 ]


Share this:

TOP

執生(二) 2008年08月08日(星期五)   昨天文末預期,在未來數月,以至數年,會出現樓價不斷跌,銀行不斷倒閉,工人不斷失業,消費不斷減,經濟不斷縮。在一片悲觀氣氛中,美國股市又是否會不斷跌?   基於股市是反映經濟這一點上,當美國經濟差時,美股是不會好。又基於股市是買預期這一點上,只要美國的壞消息出得八八九九時,就會有資金在經濟見底前 入市。美經濟會在何時見底,是靠觀察和靠估,當經濟數據、現象,有三數個月轉好、不惡化(包括差的幅度減緩)時,市場就會估經濟會見底,就會有資金入市。 無論這些估計是否正確,總之在整個經濟下滑期中,股市是不會一直下滑,而是時有反彈,一直到真正回升才止。不過在這過程中,投資者如拿不準,會可能在這 些反彈中沽低買高,輸情慘烈。要免陷於這個苦境,投資者要懂些投資自衛術。   今時美國股市以金融業受壓最重。以美國股市是每季公布業績計,每季業績公布時都可以估金融股的業績會差,道指的表現亦會差。因此在季績公布前,投資者是否應沽貨或不入貨,以作觀望?季績公布後,即壞消息被消化後才考慮入市,是否可以稍避過風雨?   當然,如季績不較預期差,以致盈利回復增長時,再用不用這個走鬼式的持貨策略就另作考慮。 收緊信貸料會遏抑消費   美國銀行界收縮信貸的必然後果是,中小企業會萎縮,消費信貸會萎縮,除樓按以外的各種信貸,亦會受骨牌效應影響,而見萎縮,多了呆壞帳,銀行亦要為此 而作出撇帳,會影響到美國銀行界的利潤。當摩根士丹利已對以樓再按來借貸消費者,作出限貸措施後,便知道美國的信貸收縮已影響到消費者的借貸能力和消費 力。估計要有多半年,信貸消費者會被鍊到叫救命,屆時美國的消費才可有望見底回升。總之今年感恩節、聖誕節的市道,將是美國消費型經濟的一個考驗期,有收 縮不是壞事,因為是應該的。關鍵是,到明年復活節,會否有轉好。   為甚麼明年的復活節消費有較大重要意義?   由於美國經濟萎縮,美國企業裁員,於2008年1月出現了職位負增長,美國大企業在裁員時為免被告上法庭,一般會賠多些,通用汽車就通常賠一年的薪 金,另外美國工人亦可以領六個月的失業救濟,如失業者一直未找到工,今年聖誕節時仍未必會感到床頭金盡,但到明年復活節,床頭金盡的壓力會愈來愈大,有足 夠的消費力就成疑。   又為甚麼筆者只能「疑」消費力是否大減?   美國的消費群可大分為三大群。1. 窮人,他們的消費主要是食品,這跟美國經濟榮衰沒大關係;2. 中產,他們是主力消費群,除食品消費外,尚有不少其他消費項,跟香港、中國的出口有較密切關係,他們今時的消費應會萎縮,但有幾萎縮不知,因為過往十多二 十年的美國經濟擴張,讓這班中產者累積了不少財富,這些財富能否足夠捱過這次經濟下滑寒冬?不知。尤其是美國今時已踏入了退休社會,愈來愈多退休者可以拿 回他們的社會保障金,401K等(一如本港的強積金)。這些退休金不足以使退休者日日大花筒,但應夠他們捱日子,這便會對零售有一定支持。3. 富人,歷次經濟衰退都證明,真正的富人消費,是不會受經濟衰退影響多少。結果?   有估計,美國有3億人口,但真正作出大部消費者,只有2,000萬人,所謂富人一席酒窮人三年糧,古今中外都如是。 復員軍人或推高失業率   如在20年前出現像今時的美國經濟下滑情況,筆者一定會謂美國會瓜瓜瓜。今時就是因為有這班銀髮退休一族,美國經濟可以差但未必瓜,對這點筆者只能觀望又觀望。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今年是美國大選,誰會勝出,將關乎到美國在中東的戰事。美國在中東駐兵逾30萬,以一個前線士兵要有5個後勤服侍計,即是有近 200萬人是向國防部出糧。美國每天光在伊拉克便要花7.8億美元一天,一年下來便要花2,850億美元之多。這些錢最終是會透過士兵匯回家的家用,美國 至中東的運輸、補給等等,大部分用於美國社會。假如新任總統要撤兵,按照以前歷史,凡解甲歸田,都會造成國內失業、經濟放緩。那麼2009年的美國經濟變 數,就要由樓房泡沫之外,增加多個戰後衰退壓力,各位怎去執生,我不知道。由閣下自決好了。周一續談這些問題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8-11 10:37 編輯 ]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