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東尼分析

東尼日誌 - 盈利增長暴跌?10月27日 恒生指數在短短一週內蒸發了2,000點,簡直越來越荒謬。還有兩個月就到聖誕節,如果上個星期的跌市重複6次,你大可以送幾手盈富基金(2800)給朋友作聖誕禮物了(要是他們不拒絕的話)。這份禮物的唯一價值,是它見證了資本主義的崩潰,作為一份收藏紀念品也很不錯。 摩根士丹利或者任何一間大行只要一聲令下,預言匯控(5)要跌至75元(或者更低),竟然可以令股價乖乖的自我實現 - 摩根士丹利沒有做錯,錯的就是人們恐慌的心魔。還有,新聞傳媒本來有責任客觀報導好淡雙方的意見,可是當去年9至10月份股市升得如火如荼時,傳媒就在推波助瀾一面倒地報喜不報憂,如今跌至令人咋舌的低位,各大媒體卻又一沉百踩叫大家齊齊恐慌。這帶出一個問題:市況大幅波動,傳媒是否應該負上部分責任? 暫時拋開傳媒操守的主觀問題,現在客觀論股。上星期六的南華早報財經版大字標題說「工行建行盈利增長暴跌」。該文章重點報導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業績,其中工行(1398)在2008年首3季盈利總計92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46%;而單單第3季的盈利則為280億元,比去年同期「暴跌」至25%。我在想,25%相較之前的超高增長固然遜色,但盈利增加了280億元怎麼看也是極出色的成績。這叫「增長暴跌」? 打個比喻說,你去酒吧叫了一杯啤酒,看見杯裏有四分之一是白泡,就嚷著要退貨大呼「貨不對辨」,到底誰是誰非?工行的表現的確不及很多樂觀的預測般理想(包括我自己的預測),但平心而論,工行的成績表要比任何合理的推測都要好。 工行的市值為10,500億元;如果它能維持25%的增長率,那麼全年純利就是1,100億元人民幣(即港幣1,250億元),折算市盈率8.4倍;明年的表現有機會進一步放緩,但幅度應該不會很大。如果上述的推測合理,而工行又能在2年後恢復增長,那麼它就是一個絕佳的中長線投資對象。如今的金融市場哀鴻遍野,工行有如此亮麗的表現,竟然還有人說工行「增長暴跌」?是甚麼道理? 建行(939)的故事大同小異。2008年首3季盈利為842億元人民幣,而單單第3季則為255億元,同比上升12%。較早前我已經警告讀者,以建行的資產水平來看,其盈利率高得有點異乎尋常。現在的盈利只不過是回到比較合理的水平而已,沒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 以現價2.9現計算,建行的市值為6,500億元。如果你把最新一季的純利乘以4,全年模擬盈利就是1,000億元人民幣(港幣1,130億元),即市盈率6倍也不到!以中國經濟未來5年的增長潛力來看,1,000億元的盈利相當合理;我預期建行能至少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下去,甚至20%也不足為奇。 上述的推測已經考慮到全球金融風暴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建行盈利由去年的690億元升至今年的1,000億,原因是國內對貸款的需求旺盛,而且中國的經濟自成一角,與世界各國經濟體系(和有毒銀行資產)各不相干,再加上中央政府下調稅率,令中國成為地球上最有實力越過金融危機的國家之一。 我一直看好祖國的經濟甚於其他國家,也看好祖國的銀行業甚於其他行業,至今仍未反悔。如果讀者們肯累積中資銀行股,我相當肯定會有極佳的表現。 在結束之前我想再談談匯控。請留意:有不少市場都禁止了股票沽空,但香港卻沒有這個禁令 - 這令匯控成為最後一間可以被沽空的國際級銀行。近日匯控股價暴跌,不知道是否因為海外對沖基金幾近無股可沽,於是沽空唯一可沽的匯控?交易員是不是靠沽匯控來對沖其他長倉?這策略看來相當吸引。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兩日內七五折大平賣!10月28日 今天簡直是歷史性的一刻,普世投資者都為股市奏起哀歌,相信股市在未來50年都不會再有那麼便宜了- 現在不買,還等何時?碰巧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昨天的跌市簡直就像一份生日禮物一樣。兩個生日之間,股價竟然可以差天共地,真叫人不勝唏噓。 如果港股今天繼續下跌,那麼我會毫不豫疑用盡鑽石組合的資金入市。具體選股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所有股票都已經跌得極之便宜 - 不過,有一隻股票更值得投資者注意。 今天看南華早報的財經版,原來匯控(5)的2007年往績市盈率已經跌至6倍,息率則升至9厘,簡直平得離譜。細價股有「6倍盈利9厘息」的估值也算相當理想了,更何況是堂堂大藍籌匯豐控股!市場怕的是萬一匯控削減派息,恐怕會動搖不少投資者的信心,而信心崩潰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因此匯控的董事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去安撫投資者的信心。現在削減派息的謠言在市場裏滿天飛,無論是真是假,希望匯控能儘快澄清事實。 在這個特別艱難的環境裏,匯控主席葛霖(StephenGreen)不應該拒絕留意市場的謠言,拒絕公開公司的資料。在如今的非常時期,公司有責任放下平日的尊嚴,發佈更多最新的資訊,讓投資者知道有甚麼不利因素在影響公司的表現。只有如實報告公司的實情,交代清楚第4季盈利倒退的可能性,匯控才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除了匯控之外,我還可能會買入宏利金融(945)。宏利現價報132元,市盈率只有6倍,息率則升至5.5%。另外,宏利是每季公佈一次業績的,下星期會就派發最新一季的成績表;但在業績發佈之前,行政總栽鄧立忠(DominicD'Alessandro)已經一早事先通知投資者和傳媒,說公司需要把盈利減值2.5億加元。我個人應該不會增持這兩隻股票,因我已持有足夠數量。我著重的是公司的盈利和股息,至於利用股價的波動作短線炒作從來都不是我的那杯茶,因此幾近一年來我一股也沒有沽售,只是買了一點。 反而我可能會增持中資銀行股。現在銀行股普遍被大幅低估;即使在市況正常的時候,股價比現時高3倍以上,我尚且覺得抵買,更何況是今天的非常時期!工行(1398)、建行(939)、交行(3328)和中行(3988)都是理想的買入對象,至於具體哪一間比較優勝反而無關痛癢。小心:這幾隻銀行股的股價將會很波動,隨時反彈一倍很多投資也可能不會察覺到。 大部份中資銀行在上市之前,都在招股書裏說會把一半純利用作派息。也就是說,工行會在2008年至少每股派息17仙,而建行則會至少派25仙(兩隻股票都不派中期息)。以現價2.6元來看,明年能收取25仙股息簡直是夢寐以求,投資者絕對有充份理由入貨。 瑞安房地產(272)的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國內房地產市場復甦需時,而且復甦了也不一定在股價裏反映出來,因為股市往往自有它的一套怪脾氣。要是瑞房真的起死回生,那必定會對組合的整體表理大有進賬。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中資股(而不是港股),因為我肯定未來是中國的天下。我會不會馬上入市買銀行股是另一回事,但可以確定的是,銀行股是國內投資價值最高的行業。 值得留意的是,昨天的成交量只有區區600億元,並沒有把股災的嚴重性反映出來,一點也不像災難高潮的交投量,因此我預期港股將會有一次大反彈。但記住,我也是凡人一個,預測短期股市走勢也是隨時會失準的。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堅持信念,因經濟不會永遠衰退 10月29日 只要你肯堅守投資的基本原則,堅決不沽貨,那麼你沒有驚慌的理由,而且一分錢也沒有蝕。 全球股市跌進無間地獄,當無數投資者仍在舔傷口時,誰有心情聽以上的忠告?無論如果,事實是只要你一股也不賣,你又蝕了甚麼?同一道理,時光倒流到去年10月28日,你組合裏的持股應該有不少賬面利潤,如果你當時一股也不賣,你又賺了甚麼? 股市每一天都在運作,指數和股價每一天都在波動,但實情是:芸芸眾多投資者裏,實際作買賣交易、利用波幅來賺錢的的只佔少數。多數投資者都只會看看報紙,看見股價跌了就嘮叨一番,只有少數人會真的對新聞有所行動。 部分投資者固然能從短線交易中獲利,但更多人是蝕錢離場。他們視股市為賭場,明知賠率不利仍然入市。長遠來說只有少數人能賺大錢,多數人是「贏粒糖」然後「輸間廠」。 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何謂投資?投資就是在可以承受的風險範圍之內,儘量增加回報的行為。有人選擇投資債券;表面看來債券屬於比較安全的投資項目,但在如今的艱難時期連債券也不是萬無一失。至於買入國庫債券的投資者,嚴格來說只能取回原來的投資額,因為實質購買力會被通脹蠶食。再推論下去,如果你把錢儲在枕頭底,既不能收取利息,而金錢的價值更會不斷蒸發。 有人喜歡投資物業。從過去200年的歷史來看,房地產的回報雖然比債券優勝,但仍然不及股票的回報率,而且要大費周章去找租客、收租和維修保養,對我這個懶人來說太麻煩了。 買股票的首要目的是甚麼?是收股息,因此公司過去和將來的派息尤關緊要。在尋覓投資對象時,除了股息之外,更重要者乃公司的盈利,因為盈利的升跌決定了派息的多寡。 正如很多公司和銀行一樣,匯豐控股(5)一直以來都慷慨派息,今天一遇到了困難,市場就馬上傳謠匯控會削減派息。我要問:今年要削減派息會有甚麼影響?對股價又有多大衝擊?按照正常的情況,如果匯控能在明年恢復派息的金額,那麼投資者今天損失的,只不過是一次過削減的股息,以及微乎其微的複息增長回報,整體問題不大。最怕是匯控的營運資金遭受大規模損失,因為這會令未來的收入下降。根據它一貫以來的派息習慣,匯控很可能會在下個星期宣佈每股派0.17美元(與2008年首兩季的股息相同),然後到了第4季才下調全年的派息金額,實際結果到明年3月自有分曉。奇怪的是,匯控是全世界唯一一間不肯公開季度業績的大銀行;我相信公佈季度業績應該輕言易舉,而投資者也一定想有更多資訊,但匯控就偏偏不肯這樣做。 匯控的資產淨值高達10,000億元,即使蝕了500億也應該承受得起。我相信匯控或多或少都會有損手,但也相信過去兩個星期的股價屬於過度反應。 今個星期匯控股價的跌幅之大令人咋舌。很多投資者因此而恐慌,但也有部分投資者把持得住,沒有在風暴裏沽貨。 很多中小型企業將會陷入困境,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出口又或者債台高築的公司更是雪上加霜;有充裕現金儲備的大公司或許能度過難關,但房地產卻是最受打擊的行業。樓市還未到最冷的寒冬,但要是地產市道急轉直下,地產公司能否捱過冬天還是未知之數。 客觀看樓市,現時香港的住宅市場並沒有供過於求,而未出售物業的數量更跌至10年來最低的水平。大型發展商在過去30年來一直累積資本,因此手上應該有充裕的流動資金;部分地產商更物盡其用,大舉進軍內地收購項目來增加利潤。可是有部分小型發展商羽翼未豐,在去年的高潮期間入市,結果很可能是被迫賤價出售資產套現,實行「要錢不要貨」。 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我相信樓市和其相關行業很快就會復元過來;但美國的經濟一日不復甦,出口一日不回升,失業率很難在短期內止升回跌。信貸危機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國消費者的需求息息相關;近日有跡象顯示美國樓價開始回穩,這很可能標誌著衰退的終結即將來臨。 不需要多少年月,今天的經濟衰退總有終結的一天,股市也總會回到正常的水平,如今的低價將會成為明日黃花。股價的波幅也會回復正常,而且迅速攀升。


Share this:

TOP

天下第一倉 - 分析股神入股比亞迪 10月30日 問 : 你 對 股 神 畢 菲 特 決 定 入 股 比 亞 迪 ( 1211 ) 有 何 意 見 ? 我 認 為 這 有 違 他 以 往 的 投 資 原 則 。東尼天下第一倉 答 : 我 認 為 畢 菲 特 揀 選 比 亞 迪 作 小 量 投 資 , 並 未 有 違 他 的 作 風。 我 相 信 它 是 一 間 優 質 管 理 的 公 司 , 而 且 充 滿 發 展 機 遇 。 畢 菲 特 揀 股 非 為 追 求 股 價快 速 升 值 , 反 而 愛 尋 求 盈 利 能 長 期 拾 級 而 上 的 企 業 。 比 亞 迪 生 產 汽 車 用 環 保 電 池 ,前 景 亮 麗 。 問 : 我 是 你 的 忠 實 讀 者 , 請 問 現 時 是 否 入 市 良 機 ? 假 如 我 希 望 買 盈 富 基 金 ( 2800 ) , 合 理 入 貨 價 是 幾 多 ? 答 : 雖 然 我 不 能 告 訴 你 股 市 是 否 已 見 底 , 但 目 前 肯 定 是 千 載 難 逢 的 入 市 良 機 。 如 能在 十 五 元 以 下 買 入 盈 富 基 金 , 實 屬 超 值 , 即 使 在 十 八 元 掃 貨 也 不 俗 。 盈 富 的 管 理 費合 理 , 更 囊 括 所 有 指 成 份 股 。 問 : 你 的 組 合 內 分 別 有 三 隻 地 產 股 及 中 資 銀 行 股 , 如 我 資 金 有 限 , 只 想 各 行 業 押 注一 間 公 司 , 你 有 什 麼 推 介 ? 你 買 中 鋁 有 何 目 的 ? 此 外 , 組 合 內 的 創 科 和 華 能 皆 差 強人 意 , 為 何 仍 會 存 在 ? 答 : 瑞 房 投 機 味 較 重 , 如 你 能 承 受 風 險 , 它 可 能 會 再 創 新 高 , 但 亦 有 機 會 輸 清 光 ; 太 古 B 比 較 穩 陣 , 我 相 信 它 的 管 理 勝 過 地 , 惟 地 現 價 較 便 宜 。 由 於 市 場 憂 慮 樓 價 會 繼 續 下 跌 , 我 會 等 一 等 。 我 不 建 議 過 分 分 散 投 資 多 隻 銀 行 股 , 但 我 仍 未 決 定 那 一 間 比 較 好 , 刻 下 可 考 慮 買 工 行 。 當 初 買 中 鋁 , 是 因 為 中 國 鋁 業 市 場 會 穩 定 增 長 , 在 高 位 減 持 部 分 後 , 我 見 其 股 價 跌至 四 元 樓 下 , 認 為 長 線 有 前 景 , 又 已 賺 了 一 大 筆 , 故 再 度 買 回 。 你 就 不 用 跟 我 這 樣做 了 。 我 在 股 市 高 位 買 入 創 科 , 其 時 組 合 現 金 充 裕 , 而 且 我 認 為 創 科 能 抵 抗 股 市 下 跌 , 但現 時 看 來 我 是 錯 了 。 無 論 如 何 , 我 欣 賞 創 科 及 其 管 理 層 , 美 國 大 市 自 去 年 底 轉 差 ,的 確 為 創 科 增 添 壓 力 。 買 華 能 則 是 我 仔 細 考 慮 而 作 的 決 定 , 其 股 價 未 能 起 飛 , 皆 因 其 高 昂 的 發 電 開 支 , 未能 轉 嫁 給 用 戶 , 造 成 虧 損 。 我 冀 望 政 府 增 加 對 華 能 的 補 貼 , 改 善 其 盈 利 能 力 。 華 能的 營 業 額 穩 步 上 揚 , 如 能 維 持 合 理 的 盈 利 水 平 , 現 價 算 是 便 宜 。 但 若 你 的 資 金 有 限, 我 不 建 議 買 入 此 股 , 因 其 前 景 難 料 。 問 : 你 提 過 鞍 鋼 ( 347 ) 是 優 質 股 , 我 在 十 八 元 買 了 很 多 , 未來 兩 年 能 否 回 本 ? 我 在 六 元 四 角 買 入 美 聯 集 團 ( 1200 ) , 是 否 過 高 買 入 ? 現 在 應持 有 還 是 沽 售 ? 中 鋁 股 價 能 否 有 力 再 重 上 二 十 元 以 上 ? 答 : 我 不 記 得 何 時 曾 提 及 鞍 鋼 是 好 公 司 , 但 現 價 三 元 六 角 算 是 合 理 , 其 市 值 約 二 百七 十 億 元 。 在 股 市 高 峰 期 , 鞍 鋼 盈 利 達 八 十 億 元 , 這 數 字 雖 難 以 維 持 , 但 若 能 做 到年 賺 三 十 至 四 十 億 元 的 話 , 現 價 也 甚 為 吸 引 。 至 於 要 重 返 你 買 入 價 十 八 元 , 那 市 值便 高 達 一 千 二 百 五 十 億 元 , 無 疑 屬 於 天 價 。 如 要 我 買 入 美 聯 , 那 必 須 待 其 股 價 極 度 低 殘 。 這 公 司 很 依 賴 前 線 銷 售 人 員 的 幹 勁 , 若 管 理 層 有 拗 撬 , 很 易 兵 變 。 就 算 跌 至 二 元 五 角 , 我 也 沽 出 。 我 已 回 答 有 關 中 鋁 的 提 問 , 我 不 相 信 奇 蹟 會 一 再 發 生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萬聖節 10月30日 財富如夢,投資者一場歡喜一場空。宏觀經濟,打工仔隨時飯碗不保,小本商人徘徊生死之間,我們最大的惡夢終於成為事實。 但惡夢總有終結的一刻,一覺醒來原來甚麼也沒發生,漫漫長夜的夢魘最後定會如意收場。明天就是萬聖節,以股市跌、經濟差作為萬聖節的主題,看來非常恰當。 很少人會有興趣在大海裏撈金針。以前我試過幾次在股海尋寶,成績好壞參半;其中中資股的回報可以極之豐厚。有幾次我冒險闖進航空股的領空,結果都相當成功。 中國東方航空(670)和中國南方航空(1055)一直以來的盈利都不堪入目。買入這兩隻股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可是我的確曾經有幾次因東航而賺大錢-尤其是它每次跌穿1元的時候。過去10年來東航只有6年有盈利,總計14億元,但其餘蝕錢的4年卻虧損超過50億元,還未計入今年首3季累積虧損的23億元。投資者不要妄想靠東航來賺取股息作為收入來源。 東航的管理層乏善足陳,甚至令公司再度成為潛在收購對象。較早前東航曾經和新加坡航空商討併購事宜,不過此舉得罪了其他國內的公司,整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到了現在東航的市值只剩下微不足道的36億元,收購者現在不下手還等何時?7毫半的東航已經成為我的監察對象。 如果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想冒險一下的話,也許東航會成為我的組合裏很小的一部分。當然,市場上更好的股票數以百計,本來犯不著買東航;令我感興趣的,是東航的管理層竟然淪落到一個地步,要徹底放棄一切希望,並準備賣盤給外來人。 南方航空的市值為60億元,相比東航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近日留意到其股價跌至9毫半,我從來都沒有在這般低價買過南航,因此也在密切留意。南航的估值沒有東航那麼吸引,而且同樣在虧錢,因此我很懷疑前者會不會成為併購的對象。不過從政治角度來看,無論兩間航空公司如何不濟,作為國內航空業的兩大支柱,它們必須繼續經營下去,最差的情況也不過是要併入其他本地航空公司而已。順帶一提,我有兩次買入南航都有百份之一百的回報,可惜投進的本金不多,實際獲利金額不大。 我買入中國製藥(1093)的經歷就沒那麼幸運了。這間公司曾在2003年有過輝煌的一刻,當年盈利叫人刮目相看,後來國內的亞士匹靈市場卻一沉不起,甚至有報導說中國製藥翻身無望,於是我蝕本沽清持股。到了2005/2006年度,公司卻突然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表,結果股價一下子從1.25元飆升至4元!這就是每次有中資股陷入困境時,我都極不願意沽貨的原因,皆因無論當下的環境怎麼惡劣,市場都隨時有機會起死回生。 這解釋了為甚麼我堅持不賣中國鋁業(2600)。以現價2.4元計算,中鋁的市值為325億元;但這間鋁材生產商現時面對惡劣的經營環境,2008年有機會出現虧損。但無論如何,中鋁怎麼說也是一隻大型國企,投資價值猶存,更何況在順境的時候其盈利可以高達100億元人民幣,即使在正常的時期也能每年賺50億,325億市值怎看也是便宜。不過我對中鋁的管理層沒有甚麼好感,要是某一間國際鋁業巨擎跑來收購中鋁,我相信公司的盈利會大幅上升。部份公司應該有能力承擔收購的代價。 買中鋁的原因是它未來的盈利。我預期公司未來兩年的純利約為50億元人民幣,這有望令市值回升至800億元(即至少每股6元),而且中鋁不乏被併購的可能性,令估值進一步上升。從往績來看現在的中鋁甚為便宜,但便宜的股價可以變得更便宜。 現在一切惡夢都已經變成事實,因此是買入一些名不經傳的股票的好時機,然後坐著等收成,在大海裏尋寶說不定隨時有意外收獲吧。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摸底 10月31日 股市見底未?恒指在星期一跌至10,600點的低位,然後觸底反彈至11,000點。之後的3天指數大獲全勝,先在星期二大漲1,580點,然後翌日微升100點,星期四更暴升1,620點收報14,300點。 幾天前股市陷入恐慌,投資者感到絕望,看來地球已經停止轉動,誰知轉眼間指數在三日內進賬3,300點(即 30%),似乎證實了11,000點的水平是真正的底部。我知道很多讀者都忍不住趁低吸納,不過經過三日反彈後,相信有不少人都已經止賺離場,實際吸納作為長線投資的倉位應該為數不多。 當然這種上漲的速度是很難維持下去的,我預期大市會出現回吐。投資者或者應該靜候回吐的機會吸納;不過,如果要等到股市回吐至星期一的低位,則恐怕仍有一段時日,甚至可能要到世界末日才會發生。暫時來說,即使股市再度爆發一次恐慌拋售潮,我肯定其程度不會有上一次那麼厲害;至於會不會真的爆發恐慌就不得而知了。 貪婪是福是禍?多數人都應為,當然是禍,「貪字出頭得個貧」嘛。我又要問:那類人才叫貪心?是那些整天都在想「摸底」的人?很多人都熱衷底部入買,其實有何必要?簡簡單單現價買入,不是已經很便宜嗎?這已經足夠帶來理想的回報了,這樣算不算貪心? 近日股市反彈走勢凌厲,很難相信這股氣勢會在短期內煙消雲散;不過即使在大升1,600點那天,細看成交額和成交量依然叫人失望,因此升市的持續性令人生疑。話說回來,這些技術分析從來都不準確,經濟的走勢才真正決定了股市的前景。 講完股市再講經濟。美國減息半厘固然造就了股市的反彈,但是本來利率只剩下可憐的1.5厘,現在再減至1厘,我實在看不出減息背後有甚麼道理。減息從來都不是即時見功的萬靈藥,大眾市民要感受藥效、然後重投樓市需要一段時日;更何況聯邦基金利率不會影響到銀行的按揭利率(後者往往比前者高得多),因此聯儲局減息對民眾置業的意欲影響不大。還有,今天的減息行動令利率階梯再多兩級,到了息口回升時,長長的加息週期只會拖慢經濟復甦的進度。海 在美國大選結束前,未來一週不會有甚麼重大事件令投資者重拾信心。見識過8年來喬治布殊的經濟政策,我對共和黨執政已經感到厭倦,把希望都投到民主黨的陣營了。當年老布殊把經濟搞得一團糟,幸好克林頓接過爛攤子後搞得有聲有色,可惜小布殊政府卻連出怪招,令美國重新陷入一潭死水。我希望奧巴馬身邊有一班出色的財金專家,把經濟重新搞活。 反彈不單單局限於香港。紐約股市表現同樣出色,星期二道指大升700點,星期三靠穩,星期四的表現在你讀到這篇文章時自有分曉。從最近幾週的走勢可見,香港股市領先於其他地區,而且一貫以往的作風,無論升跌都比外圍的幅度大。 近日公司的業績理想對港股有支持。中國銀行(3988)公佈了業績之後,緊隨的石油企業也交出亮麗的成績表,而中國遠洋(1919)的表現同樣叫人歡呼 - 當中唯有中石化(386)獨憔悴,原因無非是公司被迫津貼煉油工業。 一如星期二的走勢,我認為星期四股市的巨大升幅會誘發不少投資者「獲利回吐」。不過事先聲明,人沒有預知能力,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而已。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美國大選 11月3日 剛過去的一個星期對香港的投資者來說是一段慘痛的經歷。恒生指數在週一從12,600點大瀉2,000點至10,600點後,稍稍反彈至11,000點收市。在之後幾天卻大幅反彈,直到週五才稍作喘息。 星期一當大家還是信心盡失、絕望的投資者「要錢不要股」的時候,股市大瀉偏偏造就了入市良機。之後幾天卻人人都自稱有入市買貨;我心裏在想,到底誰在大手拋售? 在跌市裏「機構投資者」往往是眾矢之的;基金面對贖回潮、對沖基金被迫清盤等等都是常用的藉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的空倉把股票賣給原有的空倉,讓後者平倉。 很多買家都想趁反彈獲利回吐,而最終原本買家與投資買盤之間的真實交易頗維持不變。當然,最終股市必定繼續上升,叫買家和賣家都後悔:賣家後悔自己一時衝動而拋售,買家後悔自己信心不足而獲利回吐。 美國大選在今個星期決一生死。現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的風眼裏,偏偏美國政府把危機處理得一塌糊塗,看來這場角逐的勝負已分。今非昔比,人們對「美國人」這個稱號無復當年的尊敬,而現任總統不負責任的程度簡直無人能及。麥凱恩看來為人正直,如果他當選了或許有望重修美國的國際關係。不過萬一麥凱恩突然來個心臟病發,那麼莎拉·佩林這個既幼稚又缺乏經驗的政客就要上任總統。難道要讓她來負責高舉美國這盞資本主義的明燈? 奧巴馬在金融問題上似乎確有一手,背後還有一隊富有經驗的顧問為他提供意見。在哈佛大學的求學生涯奧巴馬已經學藝精湛,在競選過程中更充分顯出非凡的領導才能,有望重振美國人的聲威。他的勝利將會告訴我們,美國仍然是世界人民的縮影。 共和黨是商家的黨派,其勝出往往會令商人們鬆一口氣。不過回歸現實,我很懷疑麥凱恩有沒有本事令股市的升勢持續下去。直到現時為止,所有振興經濟的藥方仍未擊中要害,而麥凱恩在經濟金融方面的知識又實在叫人懷疑。在現實裏,右傾的民主派經常會竭力走向中間路線,而左派又常常過份偏向中間路線,結果就是左派往往變成右派,右派變成左派。 克林頓時期就是一個好例子。出色的經濟政策成功令對外貿易和國內財政雙雙錄得盈餘。同樣地,在貝理雅「新工黨」的執政下,工黨以社會主義為名,保守派政策為實。追溯至1929年大蕭候時期,美國在總統羅斯福(又一民主黨員)的帶領下,成功走出了經濟崩潰的幽谷。 面對金融風暴,伯南克和保爾森猶豫不決,減息反應緩慢令市場產生錯覺;之後果斷地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卻又被軟弱的總統一拖再拖。我們從日本的經驗看見,過低的利率令投資者無了期地持有資產;其實「適中」的利率反而會迫使把持不住的投資者拋售手上的資產,從而刺激經濟。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加息卻可能會弄巧反拙,令置業者更加不願意入市。 如果奧巴馬勝出了大選,市場將會有負面的反應,美國股市可能會進一步下跌。要是這真的發生,這反而是一個入市訊號。我相當肯定,美國經濟在奧巴馬的領導下一定會成長,而股市一定會獎勵投資者。 常言樓市是美國經濟問題的癥結。我恐怕樓市的崩潰已經吹到就業和消費,最後很可能會蔓延至亞洲,禍及中國和香港。 我希望美國新總統會對經濟問題作出積極和有建設性的反應 - 最好在星期三就有所行動。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中國人壽 11月4日 中國人壽(2628)是一隻深受股民愛戴的中資股;當年中人壽上市時,我也一度極力推介。 中人壽在2003年上市,之後兩年一直都徘徊在5至8元之間。2005年底是中人壽的分水嶺,股價自此起飛一直升至2007年10月份,在最高峰時市值高達15,000億元,表現叫我刮目相看。 中人壽在上市後開始錄得盈利,皆因人壽保險漸漸成為大眾市民儲蓄和累積財富的工具。這間公司不必面對外資保險商的競爭,市場佔有率高達60%,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平安保險(2318);更不用說外資公司了,AIG、宏利(945)和其他保險商加起來才不過是5%的市場份額。 2004年中人壽的盈利為68億元,翌年增加至90億。及後兩年深滬股市大放異彩,令2006年的純利急增至200億元,之後2007年更暴升至615億。 中人壽憑著自己的聲譽和財力買入大量股票,因此大部分盈利均來自手中股票的資本增值。不用說,火箭般的增長率是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的。那時候我建議投資者沽出中人壽套現,只保留小部分持股來捕捉壽險行業未來的增長。同時我身體力行,沽清壹週刊組合所持的中人壽,也出售了八成的個人持股,只是象徵式地剩下一點兒。 這一年來我一直建議想買中人壽的投資者小心行事。我對中人壽的管理層有戒心,原因是公司的投資策略向資本增值過度傾斜,而忽略了股票的長期收益和潛在收入。這樣做的壞處很明顯:資本增值取決於股市的氣氛,在如今的股市裏說甚麼都是枉然。 中人壽今年的盈利每況愈下,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混亂得叫投資者側目。今年8月發表中期報告時,中人壽還說首六個月的盈利是160億元人民幣,到了10月發表季度報告,盈利只有23億元。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季度報告說今年首3季的盈利總計121億元人民幣。頭半年賺160億、第3季賺23億,加起來卻只有121億?這是甚麼數學?不要指望香港證監會或港交所會問中人壽發生了甚麼事情。這個問題太過政治敏感,更何況在祖國的法庭裏,面對中國人壽廣泛的網絡,區區證監會、港交所(388)又能做甚麼? 與其信賴管理層所提供的盈利數字,不如看看其他指標。又到資產淨值出場的時間 - 這個數字能說明公司「可以」賺到多少錢。 截至今年9月30日中人壽的資產淨值是1,32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12月的1,700億低了一大截,解釋是「股市下跌」。這進一步說明中人壽的投資策略是何等依賴資本增值(而不是年復一年的收益)作為盈利和資產的來源。 以另一間蜚聲國際的保險商 - 宏利金融 -作比較,宏利的資產淨值為1,900億元,盈利310億元,即股東資金回報率為16.3%。在市況正常的年月裏,以16.3%的回報率推算,中人壽用1,600億元淨資產「可以」賺取260億元 -還有,因為中資股的估值通常都低得出奇,所以我已經假設中人壽有1,600億元淨資產而不是報表顯示的1,400億(這是用作投資股票的淨資產部分)。 以現價20.3元計算,中人壽的市值為5,700億元。即使上述的260億元全數是經常盈利,我仍然覺得22倍的預測市盈率太昂貴;尤其是在如今的市況裏,再加上偏向樂觀的盈利和盈利率假設,中人壽依然昂貴。我對其管理層的投資策略不敢苟同,因此建議投資者與其繼續持有中人壽,不如換馬至頂級的中資銀行。還有,中人壽的股價在一眾中資股裏算是比較「硬淨」的一隻,而銀行股卻被拋售得遍體麟傷,這可能反而造就了入市良機。 有一則好消息:匯豐控股(5)宣佈維持季度派息不變,叫我鬆了一口氣;令我失望的,是關於派息匯控連一則新聞稿也沒有發出。如果2008年全年派息能維持每股7元(有可能做不到),那麼以現價92.5元計算,息率高達7.5厘,實在太、太、太吸引了。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隨想錄 11月5日 猶記得我的小學年代,每逢第一個學期(譯者按:英國人叫每年首個學期做「Michaelmas term」),大家都萬分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在英國人的傳統裏,這一天是蓋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遠至1605年,天主教陰謀組織的成員福克斯企圖自殺式炸毀上議院,後來陰謀被竭發敗露,福克斯被處死。為慶祝福克斯被吊死,英國人民就在每年這一天大放煙花和營火誌慶。 我在想,之所以福克斯要炸掉上議院,也許是因為那時候大家不喜歡用香蕉來發泄對政府的不滿吧。如果英國人懂得像黃毓民般用「掟蕉」這種溫和手段來抒發不滿情緒,那就文明得多,也不會搞出人命了。 繼續講故事。當時是1937年,我小學還沒有讀完,日本已經開始侵華,於母親、二家姐和我從上海逃難到香港,投靠父親的阿姨Dora。Dora阿姨和她的兄弟姊妹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她嫁給了一個Butterfield and Swire公司的高層,住在山頂的一間豪宅。Butterfield and Swire是太古集團(19)的前身,後來把Butterfield分拆後才易名。之後我們與父親重眾才回到英國,我得以和在英國讀書的大家姐重逢。 不幸地,我對那時的香港和上海記憶模糊,記得的都僅限於食物。猶記得在上海吃馬蹄、在香港吃芒果。還有一次在香港參觀潛艦的時候,有人請我吃朱古力。當時我的中文一點也不流利,現在更加忘得一乾二淨;有一回竟然在上海成功叫了一輛人力車,那是我說中文說得最好的一次了。 我們回到英國時無家可歸,因為在出發去亞洲前已經把房子賣掉了。於是我還沒有上小學,五歲就被丟到寄宿學校(boarding school)上學,應該比多數人的年紀都要小。那就是我記得慶祝蓋伊·福克斯的孩童年代。 我的祖母本姓Humphries,在香港島的摩羅廟街出生。如果我的資料無誤,她的父親名叫W.G. Humphries,尖沙咀的堪富利士道就是以他命名的。W.G. Humphries在1859年來到香港,當時他只有17歲,無業。可能是因為英國經濟衰退,他覺得香港的前景比較理想吧(除了1939年至1945年間的二次世界大戰,香港一直都有不錯的發展);也可能是受到他的堂兄Henry Humphries慫恿吧。當時Henry Humphries已經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後來成為屈臣氏集團(A.S. Watson)的主席。之後屈臣氏才被和記企業(按:和記黃埔(13)的前身)收歸旗下。 上述的回億錄應該對投資者毫無用處。講了那麼多故事,是因為股市沒有甚麼特別值得評論。經過一輸暴跌後,指數終於來個像樣的反彈。我預計市況會漸漸穩定下來,當然也可能有峰迴路轉的發展。14,500點似乎屬於合理的估值,個別股票值得買入,也有部分相當昂貴。 幾個星期以來我一直都對中資銀行歌功頌德。中資銀行都是指數的成分股,我深信它們的投資價值在於其巨大的增長潛力。中行(3988)的市值為5,700億元,預期2008年盈利達750億元,折算市盈率只有7.5倍。這個水平的估值低得離譜,遲早會被糾正過來。工行(1398)的市值則為12,700億元,預測盈利1,300億元,市盈率只有10倍。我預測的盈利算是保守,重點在於2009年的純利會不會下跌。我沒有預知能力,但仍然很有信心上述的盈利能維持下去。其他中資銀行同樣吸引。 放長雙眼看,到了2014年再回顧今天,2008年的盈利簡直是微不足道。 中國移動(941)一樣吸引:市值14,200億元,保守估計全年盈利1,200億元,折算市盈率11.8倍。全球信貸緊縮不單對中移動毫無影響,甚至可能有利其表現。如果你認為中移動能長期維持在12倍以下的市盈率,很抱歉,你會後悔莫及。 無奈我不懂得計算中國石油(857)這類股票的盈利。在中央政府的稅務規管下,中石油的收入和支出都飄忽不定,甚至連股息也說不準。我認為股息最少會有每股3毫,那麼5.8元的股價也是可以接受的。 總括而言,現在的股市太低了。近來買家比賣家多,股市從底部迅速反彈了35%,故事的發展我們很快就會知道。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大選熱潮 11月6日 美國總統大選令我有很深的體會。我很高興奧巴馬以壓倒優勢勝出選舉。奧巴馬所得的選舉人票是麥凱恩的兩倍,而6,200萬張普選得票也遠遠拋離麥凱恩。 一直以來美國對別國人民的聲音充耳不聞,結果在國際舞台上四處樹敵,憤恨的種子在某些國家發芽、成長。我相信奧巴馬的勝利能紓緩美國在國際間的緊張關係。美國人選擇一個黑人做總統的決定,帶給世人的訊息清晰:英雄莫問出處。無論出身貴賤,只要肯努力、有決心一樣能夠出人頭地。 經過8年來不濟的外交政策,再加上一塌糊塗的經濟,奧巴馬的勝利為市場吹來一陣春風。明年上任後,奧巴馬很快就會與富有經驗的經濟專家共商對策;我相信他能成功解決次按危機所帶來的信貸緊縮,以及紓緩危機對貿易和就業的衝擊。至於聯儲局的伯南克,我固然對他萬分尊重,但幾個月前他減息的決定做得猶豫不決,我就不敢苟同了。 不過,奧巴馬的當選不會馬上解決美國經濟所有的病痛。股市裏多數參與者都是共和黨人,並且會把民主黨抹黑成為社會主義者(按照美國人的說法,社會主義是一種比較溫和的共產主義),因此即使股市稍作竭息也不足為奇。 講完大選再講股市。恒生指數在短短一個多星期就大升了4,700點(即44%),雖然現在的水平仍屬便宜,但似乎升幅真的太大了。重磅股匯控(5)反彈了26%至95元,最新息率超過7.5厘;匯控每次為資產作出估值都是很保守的,財務報表顯示其每股資產淨值仍然高達 84.5元,市值比淨資產只有少許溢價。 說夠銀行了。股市裏跌得最多的是工業股,今天就講講工業股。 德昌電機(179)歷史悠久,管理完善,而且在電動機(即「摩打」)行業裏有良好的客戶網絡。過去10年來德昌的盈利一直徘徊在8億至12億元之間;雖然公司嘗試擴張業務,可是電動機行業的經營環境非常艱難,因此公司的增長緩慢,盈利率不斷萎縮。德昌的優勢在於成本和物流,「低價格、低盈利」的策略成功把競爭對手趕出市場,但我認為將來的營商環境依然困難,營業額很難維持下去,所以德昌的股票不甚吸引。 德昌無復當年的增長勢頭,股價跌了好幾年,在過去一年來更從4.5元跌至1.05元,近日跟隨大市反彈至1.45 元。現時德昌的市值只有50億元,以過去10年的平均盈利計算市盈率只有5倍,表面看來十分吸引。今年9月份公佈的中期業績固然令人失望,但卻引起了我對德昌的注意。我相信公司跌倒了會再站起來,股價跌了代表可以下跌的空間縮小了。 股市裏和德昌一樣吸引的公司多的是。我不會急於買入德昌,以防其股價進一步下跌。 較早前我曾經評論過偉易達(303)。當時偉易達的股價高達60元,那時候我有點不以為然,倒是對18厘股息、4倍市盈率有點心動。公司主要生產電子學習產品和電訊設備,兩者都是很容易過時的產品,所以在另一章文章裏,我就曾經質疑偉易達能否維持銷售額。 我對紡織公司的估值很好奇。以舊愛同得仕(518)為例,其市盈率只有5倍,息率高達14厘,而且每股現金高達5 毫。還有一間叫做冠華國際(539)的公司,息率15厘,而市盈率更加低得出奇,只有2倍。福田實業(42)現價報2毫半,息率高達32厘,市盈率略多於 1倍;這間公司正陷於水深火熱之間,如果將來大難不死,今天2億元的市值隨時突飛猛進。這些股票只適合有膽識、肯冒險、輸得起的高手,其他投資者還是小心為妙。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現在我們身處何方? 11月7日 對於一個有膽識的投資者,股市絕對不乏值得買入的對象。長遠而言股市必升,牛市重臨時股價隨時回升一、兩倍。不過如果你想一夜之間賺一倍,股市也有這類股票,但對不起,在這方面我毫無見解,你還是另覓高明好了。 經過6個月以來的大屠殺,我相信很多股票都有潛力獲利至少一倍。例如東亞銀行(23)和中銀香港(2388),現價分別報16.4元和8.8元。東亞的股價只剩下去年最高峰時的四分一(當然,我認為東亞不配得到當時的超高市值)。現在的東亞只值300億元,比對上一份財務報表所顯示的資產淨值還要低。雖然公司監管不力,而且較早前爆發了一次小型擠提,但是對於有意收購本地主要銀行的大型銀團來說,300億的東亞算是物超所值。這隨時令東亞的股價在一夜之間倍升。當然即使沒有收購,東亞最後也一定會倍升的,問題是要等到何年何月而已。 東亞今年的盈利一定會倒退,甚至明年也不一定會重回2007年的40億元水平。不過到了2010年之後,公司的盈利無論如何一定會回升,股價重回33元指日可待。 中銀香港的市盈率只有6倍,息率高達10厘;盈利和股息有可能會下跌,但跌幅應該不會像股價般那麼大。這間公司雖然有涉足某些美國的衍生工具,但參與程度仍在控制能力範圍以內。中銀的股價一度攀升至24元,當時已經屬於比較便宜,轉眼間已經跌了三分之二;雖然中銀不是被收購的對象,但有被私有化的可能性,私有化隨時可以令股價出現倍升。 隨了銀行以外,國泰航空(293)也宣佈今年的盈利大跌,原因是截客量下跌,而且油價下跌令對沖策略失敗。今天國泰跌至8元,市值370億元,以此推算市盈率只有4.5倍,息率超過10厘。國泰的股價和盈利大起大落:1998年蝕了5億元,到了2000年卻大賺50億(有部分利潤來自併購而不是本身業務的收益,因此不能作準)。2001年的盈利卻跌至6億元,翌年又升至40億。我在想,太古集團(19,87)可能很想向某間中資航空公司出售國泰的股權,當然前提是作價一定要理想。 過去10年來國泰平均每年賺31億元,而且整體呈上升趨勢。現時的市值雖屬偏低,但不算是極之吸引。合理地估計,如果國泰的盈利回升至50億元,那麼可以把目標股價設在16元,在3年內把令資本倍增應該可以做到。 由於過度借貸,九龍建業(34)被迫四出找資金而令股價受壓。九龍建業主要在香港和澳門持有物業,在國內也一些地產投資。公司聲稱資產淨值有220億元;以現價3.3元計算市值只有40億元;如果能把部分資產套現來減低財政壓力,九龍建業有巨大的升值潛力。 面對樓價下跌,地產發展商整體已經很難借錢,投資失誤的地產商就更加萬劫不復。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又稱累股證)不枉為「I kill you later」(我遲些再殺死你)的謔稱;一紙合約,已經令九龍建業大蝕38億元。當然你可以說,股市回升時accumulator不就有錢賺了嗎;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由一班賭徒來負責投資,公司沒有好下場。 除非你憧憬私有化的作價提高,否則投資者沒有理由繼續持有電訊盈科(8)。與其押注在電盈身上,不如挑選一間可以在3年內令資本倍增的公司。我認為市場上有很多這類公司,而且風險也比電盈低。 一年多前聯想(992)的股價還超過8元,一年之後的今天只剩下2.5元,甚至比2001年至2006年的平均股價還要低。聯想以生產電腦為業,以內銷為主,但仍不乏少量的出口業務。憑著在祖國的領先地位,聯想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生產商之一。截至2008年3月的盈利是38億元,屬超乎平常的表現,皆因過去10年來平均盈利只有10億元。聯想現時的市值是230億元;除非惠普(Hewlett Packard)或戴爾(Dell)不想再單靠自身增長,索性收購聯想來打進中國市場,否則聯想股價倍升的可能性不大。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買指數 :賠了夫人又折兵 11月10日 有讀者對「股價必升」的金科玉律提出異議。讓我先原文引錄該讀者的來信,再作回應。 「對於你的投資哲學裏『長遠而言股市必升』的立論,我感到相當好奇。觀乎過往20年的恒生指數走勢圖,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恒指在1994年已經觸及12,000點的水平。兩個星期前,指數一度跌至11,000點,直到最近才反彈至14,000點。 差不多15年了!如果有人拿著『長遠而言股市必升』的教條來投資,在15年前以12,000點的水平入貨並一直持有至今,結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即使把股息計算在內,整體回報也比政府債券好不了多少。 我相信長期增值的威力,也是股息的信徒。不過恒指自1994年以來的『長期』表現,也真的有點叫人沮喪吧。」 這位讀者所說的完全正確,15年來的表現真的叫人沮喪。但我想指出,比較的準則應該是指數的「平均」水平,而不最極端的高位。 講講歷史。香港股市在1989年7月份還是2,500點,自此起飛一口氣升至1994年1月的11,500點。升市最後筋疲力盡,出現整固也不足為奇,結果跌至1995年1月的7,500點。其後恒指在1997年7月創下16,000點的高峰,之後滑落至翌年7月的7,800點,直到2000年3月才觸及17,500點的新高。 順帶一提,上述數字來自雅虎網站(Yahoo!)。雅虎提供的圖表雖然好,但缺點是不會顯示高位和低位的實際點數。由於華富財經的圖表年期不夠長,加上我對電腦操作的認識有限,雅虎成了我唯一的資料來源。 1984至1989年之間恒指一直徘徊於3,000點的水平,直到1989至1994年才出現爆炸性的升幅。之後10年(即94至05年)指數以12,500點為軸心上下浮沉。 恒指終於在2005年升穿18,000點關口,一口氣升至32,000點。這個高位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於是就出現了如今的整固,指數又一口氣跌回11,000點。我認為11,000點是整個循環期的低谷;在未來10年,恒指會在11,000點至32,000點之間徘徊。不過在未來幾個月內,11,000點關口仍然有可能受到挑戰。 合理估計,今次循環期會持續10年至2017年,股市會以18,000至20,000點為軸心。依索寓言裏的龜兔賽跑是股市的最佳寫照:股市是白兔,不是烏龜。牠有時會跑得很快,卻喜歡停下來小睡一會才重頭上路。 鑒「股」知今,美國道瓊斯指數經歷過1929至1932年之間的洗劫,最低跌至50點才開始回升,其後的牛市雖然升得慢卻持久力十足。直到1964至1982年股市卻又停滯不前,一直徘徊於800至1,000點之間。對於追求資本增值的長線投資者而言,這次等待漫長而痛苦。 我從來都不覺得,股價一定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合理價值。唯有以長期盈利和資產價值作依歸,通過專業會計師或分析員的前瞻分析,我們才能得出一間公司的合理股價。與其相信股市的估值,我不如信任自己的評估。自己的估值遠遠沒有市價那麼波動;舉個例子說,匯控(5)的市價和我心目中的估值就有天淵之別了。 如果你選擇以純利而非股息作為估值的準則,那麼一間「好」公司的價值會隨著保留盈利(retainedprofit)而增長,因為保留盈利成為了公司有權利用的資源。平均市盈率的倒數(inverted average P/Eratio)即取代股息率作為估值的指標,可以直接和債券孳息率一較高下。當然在如今的市況裏,連債券息率也被扭曲,投資者也需要評估未來債息的走勢。 經過風險調整後,如果平均盈利率高於債券孳息率的話,那麼投資者的回報就會比其他股息和資本增值為高。 可惜我沒有1994年之前匯控的盈利和資產淨值數據。手上僅存一份1996年報,倒是列出了早幾年的純利:1994年匯控每股純利77便士,一共發行26億股,即總計純利20億英鎊;股東資金則是108億英鎊。經過一連串供股和合股,現在匯控總共發行120億股;1994年持有1股的投資者,今天應該變成了3股。上述的數據如有謬誤煩請更正。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11-11 09:57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活躍股、地產股及大市 11月11日 較早前恒生指數在15,000點上下掙扎。升穿15,000點本來不是高難度動作,但指數卻竟在第一次試跳失敗。拜中美兩國所賜的神來之筆,今天恒指再接再勵。 四大活躍股份分別是中國人壽(2628)、建設銀行(939)、工商銀行(1398)和中國移動(941),四隻股票都在我們的監察範圍以內,不過當中只有工行和中移動被鑽石組合收歸旗下。鑽石組合推出時,我們其實還想加入建行,當時它甚至大幅跑贏了工行。沒有買建行的理由,是組合裏已經持有3隻銀行股(包括匯控(5)),因此不宜再增加銀行股的比重。 中人壽有不少追隨者。之前我質疑中人壽的財務資料,懷疑其第3季業績報告與中期報告有出入,之後有人指出原來是我出錯。中資公司用的是國內的會計準則,其他公司用的則是國際會計準則。中國人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和美國人的GAAP,原來是兩馬子事。 我仍然認為中人壽的估值過高,這點我是不會改變主意的。中人壽現價報22.5元,折算市值為6,350億元。管他甚麼會計準則,2008年預測盈利應該不會多於250億元,甚至2009年也是樂觀的預測。即使中人壽真的能夠達標,市盈率也高達25倍。 在3間最大的中資銀行裏,工行算是比較不吸引的一間;預測盈利1,300億元,甚至2009年也能做到有餘。到了國內經濟在2010年回復高增長,工行的盈利將會再創高峰。工行現價報3.94元,市值13,000億元,折算市盈率只有10倍。即使我的計算出現偏差,把中人壽「換馬」成工行的理由仍然非常明顯。 中移動的市盈率固然沒有工行那麼低,但仍然不到12倍。重點是,電訊業屬於本地服務行業,不會受到環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使用者數量不太可能會下跌,更何況成本下跌更可能會增加利潤。 連同匯控,四間巨無霸都是恒生指數成分股。至於匯控的盈利,我不敢對其2008年的盈利作預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全球金融風暴最後耗盡能量,匯控的盈利一定會回到「正常」的穩定水平,起步點是1,500億元,折算每股12.5元。當匯控的盈利回復正常時,恒指就更有投資價值。 我預計香港樓市會進一步下調,因此不建議投資者買入地產股。過去幾年樓市一直上升,地產商被迫把賬面利潤入賬;今年樓市一逆轉,很容易把利潤一掃而空,甚至會出現虧蝕,我不知道這些賬面虧蝕會對地產商的純利有多大影響。 舉個例說,你覺得太古廣場的「公平」價值是多少?連一個特許測量師也未必能準確估值,更何況你和我。新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要進行無稽的估值,結果令上半年的盈利數字同樣無稽。還有,當李嘉誠說某幢長實(1)的物業值多少多少錢,你認為測量師行夠膽質疑嗎?那豈不是白白斷送生意,自斷「米路」?測量師行又夠膽質疑其他發展商嗎? 又以希慎(14)為例,只要其物業組合的市值下跌5%,已經是洋洋15億元,遠遠超過正常10億元的租金收入。雖然公司的進作完全正常,但仍然被迫在財務報表上列出5億元的「交易虧損」,結果只會嚇怕股東。這個會計準則真的蠢得無藥可救。 長實與和黃(13)的會計技倆已經令股東感到十分困惑,亂上加亂的會計準則簡直叫人不可思議。還有,這個準則令心懷不軌的董事乘虛而入,投資者受騙的機會大增。 地產商在明年3月公佈盈利之前,我還是對地產股避之則吉,即使是長實、新地(16)和恒基(12)等老牌藍籌也不沾手。我需要知道樓市到底還會跌多少。 [ 本帖最後由 羊仔 於 2008-11-12 09:32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指數與相關概念 11月12日 近日我曾預測:「32,000點是恒指未來10年的阻力。」其後有人指出,我在4月份時曾預測指數會在2014年升穿40,000點,即平均每年回報15%(這其實也不算太難)。豈不是我調低了目標價? 答案是肯定的。我承認當時的目標訂得太高,尤其是恒指點數並不包括股息回報。如果要我重訂目標,我會樂於接受每年平均升值6.5%,再加上3.5%的股息,總計10%我已經心滿意足,也是鑽石組合所追求的目標。長遠而言,這足以勝過存款、債券甚至是物業的回報。 每年回報10%,代表資金會在7.5年內上升1倍,即是要到2015年才能達標,而不是2014年。還有,當時的恒指是20,000點,今天回首看來真的太高了。再者,指數是由成份股組成的,指數倍升代表成份股平均起來也要倍升。有些股份也許會倍升,指數卻會被較不濟的公司所拖累。 反過來說,以14,000點為基數,32,000點作為終點,這個目標卻訂得太低了。平均每年回報10%,10年之後就是36,000點。只要你的要求不太高,36,000點其實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華富財經的林志江(Rico Lam)擅於技術圖表分析,他給我一份港股歷來熊市的記錄。我覺得這份資料很有意思,現輯錄如下。 年份 頂峰(點) 低谷(點) 跌幅(%) 歷時(月) 1973/74 1774 150 92 20 1981/82 1810 676 63 18 1987 3969 1876 53 3 1997/98 16820 6545 61 13 2000/2003 18398 8332 55 38 2007/ ? 31958 ? ? ? 與歷來的熊市比較,今次的跌幅(67%)與過往幾次相若,惟歷時甚短,因此10,676點成為今次熊市的低谷絕對不足為奇。 牛市的資料更加發人深省,輯錄如下。 年份 低谷(點) 頂峰(點) 升幅(%) 歷時(年) 1974/81 150 1810 1207 7 years 1982/87 676 3969 587 5 1988/97 1876 16820 897 9 1999/2000 6545 18398 281 1 2003/07 8332 31958 383 4 牛熊對決的勝負已分,賽果震撼人心。熊市總共歷時8年(92個月),牛市以26年大比數勝出,投資者總計回報驚人。 回到1974年,150點的恒指稍縱即逝,當日指數只跌了10分鐘即開始回升。不要說150點,連600點的低位也很難捕捉到。如果我們以1974年的600點為起點,2008年的14,000點為終點,升幅總計13,400點,34年來的回報是22倍,稍作計算就可得出平均年回報率(譯者按:計算結果是平均每年回報9.5%),這還不包括股息回報。今年投資者收到的股息,回報可能比資本增值更多吧。 上述的回報是經歷了大大小小熊市的結果。底位稍縱即逝,投資者錯過了才抱頭痛哭已經太遲了。這種錯誤,無論是投資新丁還是股場老將都一樣會犯。


Share this:

TOP

東尼日誌 - 底部、虧損? 11月13日 恒生指數現報14,000點,比最高峰的32,000點蒸發了56%。不過說真的,有多少人真的虧損了56%那麼多?其實有很多投資者一早已經入市,即使股價比最高峰時跌了很多,現價仍然比買入價有相當升幅吧。 只有遲開始的投資者(我的鑽石組就是其中一例)才會錄得賬面虧蝕。在我認識的投資者裏,沒有一個是在最高位重倉入市的,即使有入市原因通常都是「換馬」,把賺來的資金轉移至比較穩健的股票而已;另一個買入的原因是出於習慣和紀律,例如透過月供計劃增持股票。 很多投資者都錄得賬面損失。不過如果你翻閱昨日的專欄,看看港股歷來牛熊交替的記錄,其實是不用擔心的。一旦到了熊市逆轉、牛市重臨之日,開始時的升勢往往來得很急,到時投資者後悔的,是錯過了最低位,是買得不夠徹底。觀乎今個月的走勢,有可能正是牛態交替之時。牛市只會靜悄悄地來臨,牛角從來都吹得不響亮。 回首2003年沙士疫潮,很多買家一看見股價升了一點點就怕會跌回去,於是紛紛急於止賺套現,只有勇敢的投資者才會放膽增持。再追溯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很多人都忙於指責政府入市干預,結果錯過了急促的升勢。 如今看來沒有人夠膽大聲說:10,600點就是底部。沒有在這個水平入市的人,已經眼白白地錯過了30%的升幅。 鑽石組合在恒指跌穿18,000點時才入市,我在白天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在晚上沒有蹍轉難眠,唯一怕的是股價升得太快而令我來不及入市。即使是表現最差的瑞安房地產(272)一共下跌了64%,我的情緒也不會受影響。這隻股票的單日波幅可以高達20%,一下子彈上5元也不足為奇。 政府發力,誰能匹敵?中央政府終於覺得深滬指數跌得太殘,出手救市,小股民要對抗中央簡直是螳臂擋車;中央有沒有足夠的魄力和工具來達成心目中的目標,倒是有點值得商榷。與此同時,我對奧巴馬和他的助手充滿信心,相信他們有能力使經濟重回升軌。歐州各國卻各自為政,情況比較令人擔心;亞洲則比較樂觀,因為它們本身沒有問題,只不過是被大型國際銀行所牽連而已,要脫離困境其實並不難。 曙光出現了沒有?我認為晨光雖未畢露,但長夜已經漸退。兩個星期前大家還在黑暗的最深淵,了無希望可言,兩個星期後災難的尾聲可能已經來臨。我預期股市會繼續反彈,晨光很快就會出現。 再看昨天刊出的牛熊時間表,牛市歷時遠比熊市要長得多,以26比8的壓倒優勢勝出。牛市的升幅總計3,400%,平均每次680%;而熊市的跌幅共計325%,平均每次65%。即是說在每次牛熊循環,股市上升680%後即使回吐三份之二,投資者也淨賺240%,牛熊的勝負一目了然。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