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蜜蜂效應

蜜蜂效應

蝴蝶效應聽說得多,蜜蜂效應又是甚麼?

那是組織行為學家Karl Weick在幾十年前做的實驗:將蜜蜂和烏蠅各六隻放入沒有封蓋的玻璃瓶,然後把玻璃瓶平放在窗旁,瓶底一邊向著窗外──結果發現,半打蜜蜂都死命向窗戶那邊飛呀撞呀,最後全部攰死;烏蠅呢?因為是盲頭的嘛,四處亂飛之下,全部都從瓶口那邊飛逃出生天。

蜜蜂,是高智慧、有邏輯思考能力的蟲蟲,牠們認為有光源的地方必定是出口,所以執拗地朝自以為是生路的死路進發;烏蠅,是低智、沒多大思考能力的笨蟲,隨機地飛一下,就找到出口了。

Karl的結論是,當所有人都遵既定的邏輯思考方法,創意就會蕩然無存。

其實啊,找伴侶又何嘗不一樣。

有些女生,早就在想像裡建構一個白馬王子出來,他至少要高1米85、四肢要如此如此五官要這樣這樣、這個年代最起碼是MBA吧、駕某種車住某區樓、樓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呎、月入嘛,沒所謂,買東西時不用想東想西就行、不能是白羊座雙子座、屬蛇屬豬也不行。還有最重要的是:錫晒我,聽晒我話。

這樣有邏輯的擇偶條件,下場一定如跟蜜蜂們一樣。嗡嗡嗡嗡死腦筋地覺得另一半非這樣不可,找到精疲力竭也找不到對象。
像烏蠅一樣亂闖一通呢?或者反而能找到個符合六七項擇偶條件的男人,甚至十項全合也說不定──緣份,有人說是命中註定的;但,也有可能是種隨機的東西,你不去冒險不去試錯不去隨興發揮,任何隨機的好事都不會降臨到你頭上。

就拿朋友Z來說,她以前是個很認真的人──上面那堆擇偶條件,大部份都是來自她的──認為拖應該超級認真地拍,每天的戀愛生活都該好好籌劃好好享受。因為工作的關係,她真的遇到一個十項全中的BF,每個條件都符合她的要求。一起之後,Z很認真很認真,想把這段關係經營得只有快樂。最初的確是快樂的,但漸漸Z發現對方太過「日常」──這境界很難形容,總之就是太過不特別了,Z覺得:我要的不是這種老夫老妻、日常生活式的戀愛喔。

喔,所以他們分手分得不太和平,男的聽極也不明白日常生活式有甚麼問題。
然後,她一直單身,畢竟十項全中的人,並非俯拾皆是。

直到她為自己設的年齡限制愈來愈接近,大限臨頭的她唯有降低/減少要求,滿足不了十成、六七成現在也可以接受了。其實五成都得。

果不然,她趕得及在30歲前,跟一個1米83的五成男共偕連理,婚姻生活暫時OK。

從當中你看到甚麼?對呢,女人真的要把握青春,愈老愈沒議價能力,是所有女人的共同心病。

從另一個方向看,女人與其把握青春,不如拋棄精打細算精挑細選,像頭烏蠅勇於碰碰壁,或許是一條生路。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