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加密貨幣大屠殺

加密貨幣大屠殺

美企財報和國內外經濟資料亮麗,強化市場對經濟復蘇的信心。上週五杜指和標普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杜指升164點,收報34200點,升幅0.5%;標普500指數升0.4%,收報4185點;納指微升0.1%,收報14052點。杜指上週累升1.2%,標普500指數漲1.4%,納指漲1.1%。杜指與標普500指數已連續第四週上升,納指連續第三周上升。

上週五,中國公佈今年首季度GDP同比增長18.3%,係1992年開始有記錄以來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美國公佈的美國3月零售銷售創去年5月以來新高;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平。

瑞銀集團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表示,隨著未來數月經濟重啟不斷增速,相信美股牛市將延續堅定向上的步伐。他維持看好順週期概念股票,包括可選消費、能源、金融和工業等板塊。

美企財報剛剛開始,打頭陣派成績表的幾家美國大型銀行的盈利大多數都遠遠超出預測。

摩根士丹利上週五公佈業續,亦不負眾望,營收遠超市場預期,淨利潤同比增加143%,環比增加22%,亦高過市場預期。大摩在報告指出,最新因「Archegos基金爆倉事件」損失了9.11億美元。而同日公佈業績的紐約梅隆銀行,去季每股盈利0.97美元,差過去年同期的1.05美元,但好過預期的0.87美元,股價跌4%。

策略師普遍認為,本周超出預期的季度報告可能只是未來幾週一系列強勁業績的開始。意味著會仍然看好後市,俗稱股票恐懼指標的VIX指數上週五再跌1.3%至16.25的一年以上低位,大市的樂觀氣氛可見一斑。

給市場樂觀氣氛打氣的,無疑是聯儲局主要官員繼續「放鵒」,上週五,聯儲局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和應主席鮑威爾「即使經濟反彈,聯儲局也不急於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的說法,話「即使美國經濟開始加速復甦,聯儲局仍應繼續維持貨幣刺激政策。」

近期美股、國際油市、加密貨幣都在創高,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累計升了11.4%,美國期油累升近30%,不過比起比特幣,只係濕濕碎,比特幣上週五收62489美元,較去年底大升了1.15倍,隨著首隻加密貨幣交易平台Coinbase上週四首日上市就大升超過三成,比特幣投資就更加火熱。

重倉比特幣的女股神Cathie Wood此前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美國公司分散現金部位,將加密貨幣納入資產負債表。除了特斯拉之外,美圖(1357)在3月5日購入1.5萬單位的以太幣及約380單位的比特幣,分別價值約2210萬美元及1790萬美元,合共涉資4000萬美元。未來比特幣價格將持續上漲。她大膽預估,比特幣最高會升上40萬美元(認真誇張)。

更惹市場注意的是,高盛在4月初表示,計劃從第二季開始,開放財富管理部門的客戶投資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資產,成為最新一家踏入加密貨幣財管領域的華爾街大銀行。比特幣由4月1日的58791美元反覆走上,在半個月內升了6.3%。

不過,在這段跟風追買比特幣的投資者,上週六就遇到重挫。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出現崩盤,在24小時內,比特幣暴跌17%,以太坊暴跌20%,幣安幣暴跌17%,瑞波幣暴跌26%,萊特幣暴跌28%,波場暴跌25%,柚子幣暴跌29%。下插速度非常急,網友們估計連下單都來不及就直接爆倉!比特幣暴跌後即時反彈,最新報56677美元,較上週五收市跌10%,收窄了跌幅。

據比特幣家園最新資料顯示,24小時內爆倉人數接近48萬人,金額60.54億美元。

分析解畫,導致加密貨幣爆倉的原因,第一是Coinbase CEO 和CFO及內部人士大手出售股票套現,單是CEO Brian Armstrong,就沽出近75萬股,套現2.9億美元,內部人士累計套現超46億美元。

其次,有消息稱美國財政部將指控數家金融機構使用加密貨幣洗錢,對比特幣更嚴厲的規管,可能即將到來。事實上,一些國家政府採取了打擊行動,舉例來說,擁有區塊鏈和挖礦領先技術的中國已禁止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並關閉了國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國政府正推進央行數字人民幣,一定程度也是為了對沖比特幣的崛起。

第三,也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的,是環保問題,將對比特幣的廣泛應用,造成很大的障礙。據美銀證券估計,全球比特幣網路現在每年向大氣排放6000萬噸的二氧化碳,大致相當於希臘等國家的排放量。比特幣雖然只是虛擬存在,但產生和交易時會耗費很多能量。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研究結果顯示,支持比特幣運作的機器一年所需的電量,超過擁有1700萬人口的荷蘭全國用電量。在2017年初,比特幣一年的耗電量是6.6太瓦時(1太瓦時為1億度電),隨著比特幣價格不斷上升,有更多更高能的電腦去「挖礦」,到2020年10月,其耗電量上升至67太瓦時。到現在,只過了幾個月,這個數字增加了近一倍至121太瓦時。

幾個不利消息同時來襲,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場就出現大屠殺場面。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