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科學家和贊助者的關係──以伽利略為例

科學家和贊助者的關係──以伽利略為例

[img]http://t3.gstatic.com/images?q=tbn:mAn7No8e4Z8MvM:[/img]



                                              


我們一般對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1642年)的認識,大多偏重於他的學術研究,譬如說柯恩(I.B.Cohen)在《新物理學的誕生》就把他描寫成「將望遠鏡用作科學儀器,並且奠定新物理的人」。而柯黑(A.Koyre)則把伽利略看做是,批評傳統亞里士多德學派的柏拉圖學派學者,並認為他對運動的研究乃是仿阿基米德的數學方式。
             然而在他的時代背景,科學家們是否能像現代一樣,可以支領固定的薪水,不用擔心經濟拮据,以便專心從事研究工作?這也是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根據現存的記載,自從伽利略於1610年擔任塔斯干宮廷數學家後,才發表較多的著作。如1613年出版《論太陽黑子》(On Sunpots),1615年出版《給克麗絲汀的一封信》(
Letter to the Grand Duchess Christina),1623年出版《試金者》(TheAssayer),1632年出版《兩個世界的對話錄》(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System),以及1638年出版《兩種新科學》(Two NewScience)。在此之前,伽利略僅零星地發表幾篇論文,以及1610年獻給塔斯干大公的《星訊》(The Starry Messenger)。
            塔斯干大公是伽利略最主要的贊助者,不過他為什麼給伽利略金錢及職位的贊助?本文主要是以伽利略為例,探討十六、十七世紀科學家和贊助者的心態以及他們如何受到贊助呢。此外,科學研究是否因為受到贊助而有所影響,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時代背景簡介
          當時羅馬教廷及義大利各公國都有贊助的風氣,不過多著重在文學與藝術方面。羅馬教廷提倡文藝的風氣可追溯到鮑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他除了擴充梵蒂岡圖書館,並且創立了費莫大學(UniversityofFermo),其後繼者從尼古拉五世至烏爾班八世(1623~1644年)等教宗,都對藝術提倡不遺餘力。在佛羅倫斯的麥第錫(Medici)家族,使佛羅倫斯在十五世紀成為義大利半島文藝中心之一,米開蘭基羅為其座上客。在米蘭統治的斯福查(F.Sforza,1466年~
           ?)對文藝的支持也頗熱心,達文西為其上賓。而曼都亞(Mantua)在伊莎貝拉(Isabella d'Este,1474~1539年)的熱烈推動下,文藝氣息十分濃厚,拉斐爾及達文西都曾受過他的贊助。
           從十四世紀起,貴族爭相以贊助者的身分贊助藝術、音樂和文學。而科學則被當成是紳仕們的娛樂,常穿插在音樂及戲劇的表演之中。在科學研究尚未專業化(職業化)之前,科學家必須為生活想辨法。因此很明顯地,這時期的科學家,大多是仕紳階級,不然就是學校學者。所謂的業餘科學家占了大部分。
          贊助的方法很多,不只是金錢上的支援,還有的是運用其影響力,使被贊助者調薪,或謀得一職位。而且有些官員還兼任校長,因此執政者可以命令校長對被贊助者施加壓力、調薪、續約,甚或解聘。例如:伽利略將望遠鏡送給威尼斯總督後,總督便命令帕都亞校長普里烏里(Priuli)獎勵伽利略。於是伽利略的年薪增加幾為兩倍,而普里烏里則兼任威尼斯檢察官。
              伽利略與贊助者
          【瀏覽原件
        伽利略原為佛羅倫斯貴族之後,父親文山吉奧為音樂家。伽利略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學醫,但是他在比薩大學學醫時,發現他自己比較喜歡數學,因此他離開比薩大學,轉而研究數學和哲學。所以他並沒有得到比薩大學的學位。離開大學後,伽利略在佛羅倫斯當私人教師教授數學,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寫於1586年,乃討論流體靜力學。1587年末,伽利略發現了某些固體重心的實用途徑,引起了力學家吉多巴多(GuidobaldodelMonte)的注意,直至1607年吉多巴多去世為止,吉多巴多成了伽利略的朋友和贊助者。這項成就也使伽利略結交了數學家兼天文學家克拉威斯(C.C1avius)。他們日後都成了伽利略的重要支持者。
         伽利略於1589年獲得比薩大學的數學教席,但是薪水微薄,只有日後在帕都亞大學的三分之一。在1592年,由於吉多巴多的幫助,伽利略得到帕都亞大學數學教授一職。不過這並不是終身聘約,而是簽訂四年、可以延長二年的合約。在十六世紀,不同的考慮因素及有力人士的支持,都會影響大學的聘約。假如沒有吉多巴多,伽利略很難在1592年獲得帕都亞大學的教職。因為當時競爭此一職位的人也不少。
        在十四、十五世紀大學設置了數學、天文學、自然哲學、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等的教授職位。不過有些學科在當時較不受重視。正如班大衛(J.BenDavid)所說的:「在中世紀的大學中,科學是屬於邊緣地帶(peripherality)。」所以伽利略在帕都亞大學教授數學,薪水雖然比在比薩大學多了三倍
        ,但是仍比不上克里蒙尼尼(C. Cremonini,1550~1631年)教授自然哲學的薪水(伽利略和克里蒙尼尼的薪水比較詳見附表)。
        伽利略父親在1591年過世,沒有留下遺產,所以伽利略必須負起維持家庭經濟的義務。伽利略三十五歲時與瑪麗娜(MarinaCamba)結婚,她生了二個女兒及一個兒子。伽利略除了維持自己的家庭生活所需,並且還得幫兩個妹妹維琴妮亞及里維亞準備大筆嫁妝。還有弟弟米開蘭基羅也向伽利略借了一大筆錢遷居波蘭,並且結婚後還陸續將其家小送到佛羅倫斯依靠伽利略過活。於是伽利略得想辦法增加收入。除了教書外,他還私下指導一些貴族學習軍事建築學、要塞工程、測量、力學及其他相關科目,藉以增加收入貼補家用。
           1608年塔斯干大公斐德南(Ferdinand)過世,其子柯西莫(Cosimo)繼位。柯西莫大公曾經是伽利略的學生,所以伽利略寫信給柯西莫,表明想為他服務的心願。伽利略並且透過塔斯干宮廷的官員,很坦白地說出:
          教書已經將近二十年了,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光,但是卻被零零散散地分配在各方面。在上帝及我自己的努力下所擁有的才智,都應用在職業上。就像每個人的要求,我希望在我死之前能獲得足夠的休閒和安靜的生活,使我手頭上三本偉大的著作能夠完成並且出版。
        但是柯西莫並沒有馬上答應伽利略的請求,直到1609年,事情才有轉機。此時荷蘭來了一位工匠,帶著一個奇妙的裝置,宣稱透過這個裝置能夠看到遠距離的物體。這件事在威尼斯及帕都亞都造成了轟動。這位工匠曾帶著望遠鏡來到威尼斯的元老院展式兜售。他的要價是1000個金幣(zechini),相當於伽利略當時年薪的四倍。於是伽利略也運用才智,成功地製造一個10倍放大率的望遠鏡,且在聖馬克塔展式給威尼斯官員看。接著,他開始製造更多的望遠鏡。伽利略將製造好的望遠鏡獻給威尼斯總督,於是總督便下令檢察官兼帕都亞校長普里烏里獎勵伽利略。所以伽利略的年薪便由520個金幣(florins)升為1000個。不過這張聘書是從1611年才開始的,而且永不再加薪。這次調薪表面上看來是劇增了兩倍,但是早在1608年克里蒙尼尼的年薪已是1000個金幣,而且逐年仍會加薪。
          伽利略為了維持自己的聲名,便得繼續研究望遠鏡的製造原理。他在《試金者》一書中寫著:
        我的思考過程就是這樣:這裝置需要一片以上的鏡片組成,不可以單獨使用一片鏡片,要使用凸透鏡、凹透鏡或者是平面鏡呢?但是平面鏡並不能改變物體影像的形狀,不能放大,也不會縮小。凸透鏡會使影像放大,但是會變得模糊不清。….既然我知道各種鏡片的限制,於是我將凸透鏡及凹透鏡作一組合,你就會看到我所看到的景象。
          由於伽利略知道如何製造望遠鏡,這並不是技術上的偶然發現,所以品質較一般磨鏡工人所製的望遠鏡好,於是王公貴族都喜歡伽利略製造的望遠鏡。至1610年,伽利略已製造六十多個望遠鏡了。

    參考資料
          1.S.Drake,"Discoverie and Opinions of Galileo",        Doubleday & Comapany, New York 1957.
           2.S. Drake, "Galileo at Wrok: His Scientific        Biograph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78.
          3.J.Ben-David, "The Scientist's Role in        Socie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71.
          4.R.S. Westfall, "Science and Patronage-Galeleo and the        Telescope", ISIS, 76: 11~30, 1985.
          5.L. Stewart, "Public Lecture and Private        Patronage in Newtonian England", ISIS, 77: 47~58, 1986.
          6.袁尚賢 「星訊」帶來伽利略一生的傳奇《科學月刊》十七卷七期  pp. 540~545
        張淑玲就讀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