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偷o野 - 林行止專欄

偷o野 -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專欄 2008-05-02


知道風險投機較投資安全


大家都知道,凱恩斯(5.6.1883—21.4.1946)是把操縱經濟的大權從神靈手上奪回交給政府的經濟學一代宗師,對他在投機上的成就,知之者似乎不多或僅略知一二。事實上,凱恩斯在投機市場,雖然屢敗屢戰(其資本主要來自稿費和版稅),但最終仍藉投機外滙、期貨、股票和債券,賺取可觀利潤。他的資產淨值從一九一九年的一萬六千三百一十五鎊,增至一九四五年(他逝世前一年)的四十一萬一千鎊(若把他收藏的古書名畫估值一併計算,約為四十五萬鎊),以今天的購買力,這筆遺產約達一億港元,對於學者來說,這樣的財富,史家指出只有李嘉圖勝他一籌。不論站在什麼角度,凱恩斯的投機成績都很出色,雖然期間他數度「押錯寶」瀕臨破產之厄,唯整體而言,以複利計算,每年平均增值仍高達百分之十三(以「七二法則」〔Rule of 72〕推算,五年多便翻一番),雖比不上畢非德和索羅斯之輩,卻遠較大部分專業投資經理為佳,何況在期內出現了二次幾乎可說無人倖免的經濟大衰退(一九二九—一九三二及一九三七—一九三八)!

  凱恩斯不僅自己發財,他負責的劍大英皇書院的基金亦有可觀的增長,這些事實,知之者則不少,唯他的投機秘訣與心得,則向來甚少人提及。夏祿德爵士的《凱恩斯傳》,因作者崇拜傳主,盡可能隱惡揚善,對凱恩斯大學時代的同性戀活動諱莫如深(筆者近購得英國同性戀者暗語字典,可解讀其日記中的性活動,稍後另文說之),對於他的「投機倒把」亦隻字不提;凱恩斯的侄兒米勞所編輯的《論凱恩斯文集》,收有一篇〈凱恩斯和金融城〉,文章甚短,且集中紀述凱恩斯擔任若干公共機構董事的活動,完全忽略了凱恩斯與眾不同的投機手法。

  這方面的缺陷,終於在《凱恩斯全集》第十二卷中提供了答案。筆者無資格亦不想寫書評,而是覺得書中揭示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投機理論,值得讀者參考。

  說凱恩斯投機而非投資,並非筆誤而是大有道理。在一般人心目中,投資是正道,投機是左道,這是基於投資所冒風險較小較安全的設想;但凱恩斯的看法完全相反,他自稱是「嚴格的賭徒」(scientific gambler),認為投機較投資安全,因為投機者知道他須冒風險,同時清楚風險所在,因此投機之前必定設想周到,處處設防(如定下止蝕價位,即投機項目升跌逸出預算時便「壯士斷臂」割掉損失),結果反而沒有危險或把風險限制在可以承擔的水平;若把買賣視作投資,投資者以為一切都在計算之中,許多時候忽視或漠視了隱藏的風險,結果反而更不安全。凱恩斯因此認為劃分投機和投資的簡便方法,是前者知道危險而後者不知道危險。這段話是凱恩斯一九三八年寫信給他一位友人時提及的,其精義便是現在眾所周知的投機者座右銘:「知道危險沒有危險!」意味真正投機者在買賣前必須對形勢作全面評估—連可能出現的風險都在計算之中。筆者的看法是,香港人入市(任何市場),即使抱持長線「投資」的宗旨,亦應以投機心情觀察市場變化,才不會受「投資」之名所累而吃虧。

  說起「長線投資」,大家不期然會記起凱恩斯那句膾炙人口的話「長期而言,我們都一命嗚呼」(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事實上,凱恩斯從不認為能夠「預測最短期的經濟甚至最短期(內公布)的公司盈利」,香港政府多年來數度調低經濟增長預測,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凱恩斯於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四年兩度遊美,對華爾街大亨誇言能預測六個月後的公司業績,大感驚奇並大不以為然。本報「投資者日記」作者經常說他沒有預測能力,便是受凱恩斯的影響。

  凱恩斯的投資哲學和實踐手法很值得學習;那些知道凱恩斯精於投資和投機之道的,可能忽略他的成功取決於其簡單的「相反理論實力主義」(Contrarian Fundamentalism),而非倚賴他的經濟學理論或熟悉金融市場內幕。凱恩斯的投機習慣令人羡慕,其買賣決策於早上在床上完成—他醒後在床上進早餐、讀報、接聽倫敦經紀「報行情」的電話,然後在電話中落單買賣。有一幅攝於一九四○年三月的相片,顯示半禿戴眼鏡披晨褸的凱恩斯,斜臥單人床上看資料;右邊几上是一疊資料,左邊几上放着電話。

  凱恩斯不大重視投資專家特別是經紀行的分析,亦極少公開談論市道,他的投機活動在他起床後告終,以後的時間埋首於學術研究;假如你希望找尋一位投機大師作為仿效榜樣,不妨考慮凱恩斯這位偉大的英國唯美主義者和經濟學家。基本上,他是一名典型的業餘投機者,把投機視作豐裕人生中的一個環節。他洞悉投機對象的真正價值,加上有知識分子的高傲性格,以致他的投資策略經常與群眾(包括一些自以為消息靈通的市場人士)背道而馳。

  他於一九四四年致友人(基金經理)的函件中說:「我的投資原則,不同流俗。因為當人們看好某種股票時(agreed about its merits),其股價肯定已被炒高,因此亦失去吸購的價值。」凱恩斯認為股民是盲目的,因此他要「背離群眾」;不但如此,他還經常說服他們買入或沽出,然後採取相反步驟(見四月三日本欄),以現在的標準,這當然是不道德的。

  *凱恩斯這句來自其一九二三年發表的〈貨幣改革短論〉(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整段話是:「This long run is a misleading guide to current affairs.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Economists set themselves too easy, too useless a task if in tempestuous seasons they can only tell us that when the storm is long past the ocean is flat again.」試譯如下:「看得太遠,對當前事務有誤導作用。長期而言,大家都一命嗚呼。經濟學家為自己定下太容易太容易達致的工作目標,這便如在狂風驟雨中經濟學家老說風暴過後天氣會再晴朗。」凱恩斯重複long run二字,頗有幽默的味道,本該照譯,才能顯其妙趣,但中文讀起來有點不自然,遂改之如上。經濟學家和財經事務評論員應細味這段話。


Share this:

TOP

林行止專欄 2008-05-05


環球傳「聖火」 好事變壞事


奧運「聖火」在國土第一站香港傳送可說極度成功,因為有驚無險且有民主的點綴,如果沒有了支聯會、支持藏獨及反對中國的達爾富爾政策的人「示威」,香港便會成為另一個北韓,無驚無險卻無法展示「一國兩制」的優點!

  「聖火」昨天(五月四日)在海南島開始內地一百一十三個城市的傳遞,這一天,中央統戰部常任副部長朱維群和副部長斯塔(藏族),在深圳與西藏流亡政府(內地稱達賴的私人代表)駐華盛頓代表甲日洛迪和駐日內瓦代表格桑堅贊展開非正式會談,這次「久休復會」,肯定不能達成任何具體結論(即使胡錦濤主席有此願景),能定下後會之期便算有成績;會談前夕內地官方傳媒繼續抨擊達賴喇嘛,可見北京根本對這次會談不存厚望,這種有違會談前「敵我」雙方「偃旗息鼓」的情況,也許可解讀為北京釋出善意而達賴不能不積極回應,雙方代表因此各自表述;但既然雙方碰頭磋商,那些揚言杯葛奧運開幕或閉幕儀式的西方領袖,便再無不出席的藉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又如何)?對北京來說,世界各國領袖齊集北京觀禮,可對內宣傳為全球領導人「到賀」,代表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獲舉世承認,象徵意義深刻,不在話下。

  不過,由於支持藏獨及其他反對中國的人「搞局」(國際奧委會因此決定今後取消「環球傳遞奧火儀式」)、而世界各地華僑保護「聖火」所展現的激昂憤慨以致有時不知不覺間動粗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情緒,加上內地「憤青」掀起連串抗議西方傳媒「造謠」及排斥外商活動(網上及街頭),等於為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蜜月期」劃上休止符。主張在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大纛下環球高調傳遞「聖火」宣揚國威的決策者,應對這次「好事變壞事」的國際活動負全責!

  這十多二十年來,中國的「柔性外交」令世人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抱持樂觀其成的態度,近年在西方國家進行的多項民意測驗,均顯示中國的民望穩定上升,認為中國對世界和平具威脅性的,只屬極少數;今年初在東南亞進行的民調且指出中國已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區內諸國最重要的夥伴。可是,這種情勢如今已「翻盤」,在「三.一四西藏騷亂事件」發生前,由於中國和蘇丹、津巴布韋、緬甸和北韓這些臭名昭彰政權保持友好關係,於歐盟進行的民調,顯示歐洲人已認定中國是世界安定的最大脅威;在美國,中國甚且已成為繼伊朗和伊拉克之後的第三號公敵─此一位置長期由北韓佔據!「聖火」在民主國家引起跡近騷亂對峙後,由《華盛頓郵報》報系數名資深評論員合辦的PostGlobal.com認為「醜陋中國人」已取代「醜陋美國人」在國際上的地位!

  史匹堡的辭任奧運藝術顧問(北京不當一回事,因聘書未發出)、西方人權分子的抗議以至穆斯林分離分子的暴力活動及「三.一四西藏騷亂事件」,令北京奧運蒙上一層不愉快的陰影,然而,對於國勢如日中天的中國來說,這些不過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患。可是,在巴黎、倫敦,特別是在坎培拉和首爾出現以萬計不僅僅是搖旗吶喊的中國「憤青」,令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另眼看待,中國留學生日後必會受到更多的限制……。

  中國「憤青」把宣洩憤怒的矛頭指向西方國家,遠因是雙方積怨已深,近因則為西方傳媒漠視藏族「壞分子」搶砸破壞的事實(數天「清場」令西方傳媒不會輕信中國發放的消息),這種認定對中國不公平的憤慨,在相信祖國已經壯大起來人民不應再受外人欺凌的背景下,很易把「舊仇新恨」撩撥出來,《經濟學人》去周社論指捍衞中國利益的人認為西方民主社會有雙重標準,比如對中國輸出污染環境的工業之餘,又指責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再如美國汽車噴出最巨量廢氣現在卻要求中國加強降低汽車廢氣的立法……。中國認為這些不合理的要求,目的無非在拖慢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度,以阻遏她的崛興;而主辦奧運,是中國展示「軟實力」希望贏得世人尊敬的里程碑,「聖火」在西方國家傳遞引起的「騷擾」,正好反映西方國家拒絕承認中國崛起的縮影。

  無論如何,海外國內「憤青」的亢奮表現,令西方人士認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可能變質,因而必然慎加防範,中國與西方的磨擦日增,很難避免;而「憤青」的街頭活動,若不受有效規管,將成北京當權者的心腹大患,因為在未獲合理補償下失去土地的農民、官商勾結貪腐之風愈禁愈烈、環境污染危害人民性命健康的情況日趨嚴重以至認為政府在反擊西方國家上未盡全力等,均可能成為人民上街抗議的火頭……。

  由於意識形態差距太遠及政治體制各走極端,中國和西方社會和諧共處,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互相遷就的。海外傳遞「聖火」令諸種深層問題表面化,這方面的前景看來並不樂觀。

[ 本帖最後由 fat 於 2008-5-5 10:09 編輯 ]


Share this:

TOP

林行止專欄 2008-05-06


強壯的體魄脆弱的心靈


藉環球傳送「聖火」揚國威的希望幻滅,能否在獎牌上把「奧運霸主」美國比下去,現在仍是未知之數。崔少明昨天大作的結語是,中國欲在京奧上有出色表現,「唯一的可能是在比賽上屢創紀錄。但中國有這樣好運嗎?」中國奧運場上的運氣如何,說不準、不必猜,但中國有決心取得比雅典奧運會更佳的成績,是公開的秘密。雅典奧運中國獲金、銀、銅獎牌依次為三十二、十七和十四,一共六十三面,她在二○○一年獲知主辦今屆奧運後定下的「一一九工程」(119 Project),即一共要取得一百一十九面獎牌,則絕非獲主辦權後心情亢奮一廂情願的產物,而是經過精心縝密計算的結論。

  除了囊中物的羽毛球、乒乓球及體操,中國體育當局期望能發掘、培養足以在馬拉松、獨木舟和自由式游泳稱雄奪標的選手,有關官員像星探般到各地尋找合格適齡少年,然後多方「催谷」、密集培訓。籃球巨星姚明、跨欄名將劉翔和拳擊高手鄒市明(雅典奧運次特輕量級銅牌得主;五月四日英國《觀察家》周刊有長文介紹),當年都是被這樣發掘出來的「童星」。

  直至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新華社還於一項報道中對中國在獎牌上超美趕俄,信心滿滿,它以自信心「爆棚」的語調,指出人們廣泛地相信中國運動員有此能耐;事實上,英國奧委會稍早前已預期京奧中國可得四十八面金牌(比雅典多十六面),而美國和俄羅斯分別得三十七及三十二面(雅典奧運她們依次獲三十五面和二十七面,「進步」程度遠遠在中國之後);英國人的預測,為美國奧委會總幹事認同。英、美專家異口同聲「滅自己的威風」,並非毫無所本,而是鑑於參加雅典奧運的中國選手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三點三歲,意味中國選派新秀上陣,讓他們吸取奧運比賽經驗,以期在京奧達高峰令美俄失色。

  可是,便在西方體壇似有共識地「長中國志氣」亦即是有賽績第一次被中國攀越的心理準備之際,中國奧委會副主委崔大林在一次公開談話卻暗示「一一九工程」可能無法全部兌現,因為若干中國不擅長的項目,努力多年後仍無突破性進展,而不少在雅典奧運大放異彩的「看家本領」如跳水、乒乓、羽毛球、體操、射擊和舉重等,其運動員的潛質已發掘淨盡,不易再上層樓。這正是崔氏不敢盲目樂觀的底因。

  崔大林是否故作謙遜,以免期望太高萬一「失手」、「失算」傷害了感情既豐富又極端脆弱的中國心─中國人是感情最脆弱的民族,外國有什麼不中聽、不合意的言行,中國人民的感情便受創(國務院和外交部發言人以至國家領導人俱如是說),及早降低預期,屆時若無法達標便不會太傷感情。英奧委是根據二○○六年的國際賽事作此預測(四十八面金牌),但○七年中國運動健兒在大阪田徑錦標賽中,只有劉翔掄元,團體得分與古巴和白俄羅斯同列第十一位;而在墨爾本的水上運動錦標賽中,中國隊獲十六獎牌(美國得四十),是十五年來表現最差勁的賽事。如果○八奧運中國選手表現失準或他國冒出若干有「特異功能」的健將,現在仍高唱「一一九面獎牌」,屆時肯定會傷透中國人的感情!不過,西方「別具用心」的論者認為○七年中國故意不派出精銳(劉翔是國際焦點人物,不出便太着痕迹),故布弱陣,以鬆懈對手的鬥志。崔氏的檢討及論者的解讀,孰是孰非,百日後便見真章。

  事實上,美國這頭「紙老虎」向來在體壇稱霸,自從現代奧運肇始之年的一八九六,迄二○○四年,美國運動員一共取得二千一百九十四面獎牌,比其政治「死敵」、體壇「第二強」蘇聯╱俄羅斯多出一倍強。美國和俄羅斯在體育運動上取得好成績,原因多端,相通的理由是在體壇上出人頭地名利雙收,運動員因此「卯足全力」拚搏,先為私利(當然說不得)繼而為國爭光(當然要天天講),不過,「重賞之下有勇夫」卻不一定出冠軍。無論如何,當頂級運動員亦獲「要什麼有什麼」的優待的中國於一九八○年重回奧運(冬季)後,八四年便奪第一金牌,短短二十年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體育運動強國。

  一向以來,經濟學家認為一國體育運動的強弱(以奧運獎牌多少為標竿),與人口多寡、人均收入、往績、是否為主辦國及政府有否直接介入有正面關係(見nber.org/Paper/W7998),而這些元素必須互相結合才生奇效;上述這篇發表於二○○一年十一月的「工作報告」(二位作者分別在耶魯及達茅斯大學任教),對此有具體詳盡的剖析。值得提出的是,他們的分析顯示主辦國因素(運動員以逸待勞、習慣當地環境及有大量「擁躉」打氣)會比根據GDP預測得獎牌數字增加百分之一點八,而政府正面介入則會多得百分之三獎牌。

  如何介定一國體育運動的優劣,不同「既得利益團體」有不同標準。美國向來以得獎牌最多而稱冠,但在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後,歐洲聯盟宣布其十五成員國以平均人口計,所得獎牌比美國多;而聯合國人口新聞網絡(www.undp.org/popin)則指出以人口計,東加(Tunga)是世界第一體育運動強國,因當年其人口不足十萬而有一位重量級拳擊手得銀牌(等於百萬人口有九點四面獎牌,美國只有零點四面獎牌)。不過,東加這種異數除外,人口眾多等於可供挑選的選手較多,不難發掘到有奪標潛質的運動員,人多的確對奪標有利;而長期來說,GDP高低亦與運動成績有正比關係,這是因為體育運動擺脫不了投入資源較多產品較佳的規律。

  本港二位經濟學家(嶺大呂漢光和港大孫永泉)在今年第一期的《太平洋經濟評論》(Pacific Economic Review)發表題為〈男人、金錢和獎牌─奧運的計量經濟分析〉的論文,指出人口及人均收入因素對奧運奪標有正面影響的結論並非「通論」,因為肯雅(尼亞)窮國寡民,但在奧運成績不俗,上述東加又是一例;他們同時指出教育程度高下及人均壽命短長與體育運動成績無關。根據他們的程式推算,中國在○八奧運上獎牌將增百分之十四,但仍比美國稍遜。

•作者有事,本欄暫停數天。


Share this:

TOP

投資者日記 [曹仁超] 2008-05-07


選良棄莠


  5月6日,周二。恒生指數升78.18,收26262.13;成交697.3億元。5月期指升106點,收26180點。過去四十五天係好友大反攻嘅日子,恒生指數由3月18日20572.92上升到5月5日高點26387.37,升幅28.3%,出現上述升幅後,股市牛皮一段日子無可避免。5月5日嘅26387.37係熊市二期反彈高位,抑或調整後再升?事後才知道。

  從美股VIX睇,上阻力漸漸出現,即大市欲再上升嘅話,將面對舉步維艱局面。未來日子市場進入個別股份嚴重分化期,股份因本身因素而出現個別發展,全面上升嘅日子基本上結束,大市進入參差走勢,總之七上八落、亂七八糟。响呢段日子正是玩stock picking嘅時候。聖經有云:選出麥子、棄掉莠子。美元大幅下跌後嘅今天,能源股、資源股價錢已唔便宜,係咪值得再追?經過去六個月高科技股大調整後,係咪又到咗可吸納嘅日子?金融股又點?次按風暴係已經過去,還是只係風眼?

熊二不乏投資機會

  內地房產方面,响五一黃金周,北京及天津成交只較去年同期減少10-20%,而價格仍堅挺;蘇州及杭州連成交額亦上升;上海比較弱,但價格仍企穩;重慶三天內售出四百多單位,表現令人振奮;珠三角一帶比較弱,尤其廣州及深圳,似乎仍有下調壓力。內房股如首創置業(2868)、中渝置地(1224)、中國海外(688)、綠城中國(3900)、新世界中國(917)、華潤置地(1109)等,由3月低價至今升幅都大於恒指。由此可見熊市二期亦不乏投資機會。

  滬深三百指數跌1.11%,收4010.89,由4月22日3122.39上升到5月6日最高見4062.66,升幅30.1%,今天出現調整好正常。熊市二期升幅可以係前跌幅31.8%、50%或61.2%,最終升幅幾多?事後才知道。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估計,家吓喺中國境內嘅熱錢規模可能突破6500億美元,較1996年年底東南亞熱錢5600億美元更多。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後,1997年下半年至98年年底流走嘅熱錢數目達8000億美元。中國要小心熱錢未來突然流走嘅問題。

  南京大學金融與保險學系主任于潤教授認為,自去年10月份起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開始下滑,由13.5%降至11月份嘅12%、12月份6.8%、今年1 月份5.4%,到2月份更為負5.2%,3月份反彈至16.3%。反而同歐盟貿易仍在上升,今年首季升24.7%(3月份升35%)。1985至89年南韓圜升值25.3%、新台幣升值50%,並冇令南韓及台灣經濟受損。佢認為,人民幣喺未破六前,中國仍處於升值繁榮期,熱錢短期內唔會流走。

  花旗推介信義玻璃(868),估計今年每股獲利57仙,升40.2%,O九點四倍,目標價10.3元。

  我老曹同其他人意見上最大分歧,係比較上唔太擔心未來通脹率。我老曹唔相信類似七十年代嘅滯脹會重演,因為今天嘅聯儲局已較七十年代聰明,唔會再次讓 CPI出現雙位數字升幅。我老曹亦唔相信九十年代日式經濟會响美國重演,因為貝南奇較三重野康有智慧。但經濟盛衰循環卻無可避免。投資策略首先係避免响經濟見頂時過分投入,亦要避免喺經濟見底時過分恐慌,上述不能單靠運氣,而要透過投資策略運用及嚴守紀律。我老曹自己永遠唔會响恒生指數O 二十二倍以上過分投入,如因此而錯過機會亦唔會後悔;亦唔會喺十二倍以下過分恐慌,即使明知短期不利;依家恒指O企响十五倍左右。我老曹唔認為商品價格狂升係中國或印度因素,亦唔認為食物價格上升係因為美國乙醇計劃。真正理由係美元滙價下沉,令大量對沖基金要搵出路,大量對沖基金資金追逐商品價格,結果造成滔天巨浪!喺一上一落中,有人得有人失。換言之,商品價格狂升暴跌,The tail is wagging the dog嘅反常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陶文照認為,一個國家嘅興起,首先係文化同價值觀改變,令生活方式、意識形態改變,呢方面叫做「軟實力」。上述改變漸漸令經濟繁榮起來,再建立軍事實力,呢方面叫做「硬實力」。硬實力有助推銷軟實力,令該國文化及價值觀獲其他國家認同,進一步鞏固該國响世界上嘅經濟地位,進而強化軍事力量。換言之,平服天下必需軟硬兼施。其中軟實力响令大國崛起方面擔當嘅角色更為重要。美國強大,理由係世人皆認同美國文化及價值觀,因而學習美國人嘅生活方式,受美國意識形態所支配。今天嘅可口可樂文化、麥當勞文化,甚至荷里活音樂、電影及電視文化、互聯網文化,喺一D國家開始受到抗拒及唔受歡迎,而美國就使用軍事力量去維持文化霸權,例如伊拉克戰爭。令人擔心嘅係呢次次按危機將可能動搖美國响經濟上嘅霸權,一如互聯網文化最近喺香港嘅艷照門事件引來衝擊,將令世人重新評估美國嘅軟實力。

傳聖火反映文化矛盾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國家直接仿效美國制度。九十年代東歐國家亦放棄學習蘇聯,選擇咗美國;仲有印度同南美洲。即使喺撒哈拉次大陸四十八個非洲國家中,亦有四十多個接受美式多黨制選舉。九十年代可以講係美國軟實力嘅全盛期,接近人人學習美式自由民主制度及市場經濟制度。可惜隨之而來卻係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及2007年次按危機!反而唔肯接受多黨制嘅中國經濟卻欣欣向榮,人們開始質疑美式自由民主制度係咪放諸四海皆準?

  美式文化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唔係超人就係乜乜救地球、享樂主義(包括借錢消費)、甚至濫交主義(所有美國電影、電視、音樂、廣告都強調呢點),同伊斯蘭教義及中國儒家思想背道而馳。中國一向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克己而服禮,為未來而儲蓄,响性方面更極之保守。二十一世紀世界衝突早已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轉為西方基督教文化、東方儒家思想及以中東為首嘅伊斯蘭教文化衝突。由於儒家思想主張兼容,與西方文化矛盾仍未激化;但基督教文化與伊斯蘭教嘅文化衝擊愈來愈白熱化。近日有迹象係東方嘅儒家思想同中東伊斯蘭教文化走在一起,共同對抗西方基督教式文化,呢點由「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响西方大受歡迎足以證明。呢次傳聖火正正反映出唔同價值觀激化矛盾表面化。

  西方民眾認為西藏人權遭到侵犯而向中國政府抗議,佢地嘅口號係「Free Tibet」(令西藏自由),而非「Independent Tibet」(西藏獨立)。如以物質生活睇,改革開放後嘅西藏物質生活較達賴統治時期唔知好幾多倍,中國人實在唔明白西方民眾所指西藏人權到底係乜嘢?

  東方民族過去二百年長期遭受西方列強欺壓,物質生活缺乏(睇睇鴉片戰爭後嘅中國),人民長期生活喺飢寒交迫之中。對東方民族而言,「人權」就係人民生存權,追求溫飽嘅生活(1982年內地官員來港勸港人唔好移民外國,理由係祖國保證1997年後港人一定有飯食!)。反之,西方民眾長期喺物質富足中過活,佢地嘅人權係指個人自由及政治權利獲保障,因此佢地義不容辭地加入「Free Tibet」大隊。

人權問題被利用作反華

  如中國政府唔好好處理東西方對「人權」嘅分歧,對中國經濟前景將大大不利,好容易被別有用心嘅人利用作反華,因為中國崛起正挑戰西方過去喺世界嘅領導地位,好容易變成東西方衝突!今天嘅中國冇足夠力量與西方列強搞對抗,應避免走上往日蘇聯之路。

  中國政府應壓抑內地人嘅民族主義,例如抵制家樂福乃十分幼稚嘅行為,此乃狂妄自大嘅表現。唔好以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真係超英趕美,二百年前英國响工業革命上嘅偉大思想,一百年前美國喺新發明上嘅貢獻,才令佢地建立世界強國地位。今天中國响經濟實力上仲差好多,响產生偉大思想上接近交白卷。中國只係全球嘅OEM或ODM而已,連日本亦不如。

  西方科學發展建基於西方人求是、求真,對唔同意見包容與證偽嘅歷史,利用法律去保護少數及異見。中國人連容納意見嘅雅量都未培養出來,一個毛澤東居然可發動十億人民大搞文化大革命,真係匪夷所思。中國人連反對別人意見、尊重別人發言權亦做唔到,都幾令人痛心。現代化最重要一項思想現代化,從呢次聖火傳遞睇都幾令人失望。

  去年8月次按危機,因聯儲局介入而令大部分人認為冇事,令道指响去年10月創新高。今年3月17日聯儲局介入令JP摩根大通可收購貝爾斯登,唔少人認為信貸不履行交易(credit default swaps)或其他場外交易衍生產品冇事,因為一旦出事,聯儲局便會用納稅人嘅蚊年去救援(bailout)。

  我老曹唔係認為政府不應干預市場,而係應該遵守當年香港財爺夏鼎基嘅積極不干預原則——即係話如非必要最好唔干預。中國人認為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因此唔少中國父親揸住大碌竹追住個仔成條街嘅事件不斷發生,1989年六四事件政府更出動坦克車去對付手無寸鐵嘅大學生……。我地認為嚴父係啱嘅、慈母係錯嘅。我地需要強勢領導、今天中國人已站起來,外國人不得依牙鬆弶。過去中國五千年強調嚴父政策下,扼殺咗下一代嘅創意,例如中國人書法只能模仿古人,中國人嘅畫亦係仿古,未敢創新。只有模仿前人才唔會撞板,結果令中華文化由過去嘅先進變成今天嘅落後。因為中國政府一向干預市場,中國嚴父則干預子女發展。積極不干預就係一方面讓市場有發展空間、讓子女可發揮自己所長,另一方面又不偏離常軌。一如响咖啡中加奶,多則遮蓋咖啡香味,少則不能發揮奶味之滑,必須恰到好處。

嚴父政策扼殺下一代創意

  最理想當然係政府唔使出手,市場自動調整。但市場亦非完美,如果有人操控以從中謀取暴利而政府任由市場發展,往往由一極端走向另一極端,咁就需要政府喺適當時刻出手糾正。以八十年代為例,1982年嘅國際銀行危機、1984年Continental Illinois危機、1987年10月股災;到1994年墨西哥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出事。二十一世紀亦有2000年 3月科網股泡沫爆破、2001年「九.一一慘劇」及2002年英隆事件,以至2007年8月次按危機、2008年3月貝爾斯登事件,都需要政府出手去干預。

  一個過度監管(Over-regulate)嘅市場死氣沉沉,一個監管不足(De-regulate)嘅市場又危機四伏。呢次次按危機後,我地應進入再監管(Re-regulate)市場。一如英隆事件後,美國將工業股內唔列入資產負債表嘅投資行為(off-balance- sheet investments)列為非法。次按危機之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相信將受一定程度嘅監管。未來監管機構對槓桿式投資,相信亦有一定程度上嘅限制,以便讓衍生產品健康地發展同時唔會拖垮整個金融體系。至於呢段日子需時幾耐(糾正英隆事件亦需時三年)便木宰羊。


Share this:

TOP

發新話題